•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阳春市崆峒村:“扶贫酒坊”酿新机 家门口就业喜脱贫

2020-05-28 06:59 来源:南方网 昌道励 唐子湉

  走进阳春市崆峒村扶贫酿酒示范点,清甜的酒香扑鼻。数十个专业发酵桶整齐排列,桶上的排气口“咕噜咕噜”地冒着气泡。“在30多度的温度下要发酵20天左右,低温天气则要一个月左右。”陈俊妃边说边忙着给村民王姨示范酿酒机的操作。

  作为中广核扶贫工作队驻崆峒村第一书记陈雄超的助理,陈俊妃参与扶贫工作已有3年多,不少村民在她的引导下自学酿酒,走上脱贫路。很难想象,5年前因为母亲病重,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她差点被迫中断学业。

  所幸,2016年,中国广核集团依托分公司阳江核电有限公司对崆峒村开展精准扶贫,先后引进了酿酒特色产业、益生菌科技养鸡等项目,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创收。陈俊妃一家也自学酿酒技术,有了稳定的收入。她顺利从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聘,回村当起了扶贫助理。

  如今,崆峒村130户贫困户392人已于2018年底全数脱贫,人均年收入从不足四千元增加到九千多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陈俊妃感慨万千,“酿酒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受到的帮助,理应回报到有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销路不错▶▷

  科学酿酒走出大山

  “米蒸好了,我们放到台上降温。”陈俊妃打开蒸米机,熟练地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米饭,均匀地倒在晾台上,一颗颗米饭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王姨,我们一起拿铲子边铲边铺平。”

  村民王姨第一次来酿酒示范点学酿酒,手法生疏。她皱了皱眉头,有点难为情。“没关系,多练几次就会了。”陈俊妃见状,连忙安慰她。

  “酒曲要撒均匀,对对,就是这样。”在陈俊妃教学期间,一旁的李学雄不时提醒。他是曾经从事生物工程研究的退休教授,有一回搭乘“顺风车”遇到了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陈雄超,了解到村里的扶贫任务后,便自告奋勇,把科学的酿酒技术和设备带到了村里。

  “过去,村里酿酒用柴火烧饭、瓦缸发酵,出酒率不高,品质也参差不齐。自从李教授来教我们酿酒,做出来的酒越来越好,很香,不上头,销路还不错。”陈俊妃的眼里满是感激和敬意。

  若不是这套科学酿酒的“独门秘笈”,陈俊妃一家还深陷贫困。原来,她的母亲患有肺结核,为了方便照顾,父亲没再外出打工,仅靠卖菜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凌晨两点多就要去批发市场收菜,收入又不高。”陈俊妃说,2016年她还在广东外语外贸学院读大二。“妈妈的病越来越重,我不得不辍学打工。”

  2016年,扶贫工作队刚到村里,了解情况后,决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2017年,陈俊妃的父亲开始学习酿酒技术,“比较勤快的话,每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扶贫队还给我们申请了助学金、大病保障等,生活越来越好。”

  如今,陈俊妃一家从低矮的危房搬进了稳固的新房,生活终于走出低谷。陈俊妃也顺利从大学毕业,通过招聘和考察,回村成为扶贫助理。从受助者转变为施助者,她也带动了越来越多村民加入自学酿酒的队伍。

  “今年打算再引导25户村民加入到酿酒项目,为村民创造更稳定的收入来源。”陈俊妃说,崆峒酒的包装和推广形象经过重新设计,在阳江核电基地餐厅展示、售卖。今年4月,崆峒酒还乘着中广核电商平台的“东风”,走出了大山。

  驻村扶贫▶▷

  助双胞胎圆“大学梦”

  得知村民麦世龙家里的双胞胎没钱读大学时,陈俊妃心里“咯噔”了一下。“我特别理解她们没钱上大学的心情,既想完成学业,又不想让家里承担压力。”陈俊妃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她们。

  不过,了解到麦世龙一家的情况后,陈俊妃又犯难了。“他们家里有劳动力,达不到贫困户的‘标准’,没法申请扶贫助学金。”

  原来,麦世龙靠种植和售卖杉树苗为生,但近年来树苗价格跌入低谷,根本卖不出去,他只好四处打散工。“老婆做缝盘工,但近年来视力不行了,赚不到什么钱。”刚开始,麦世龙四处筹钱,勉强让女儿们维持了一年的学业。等女儿们上了大二,麦世龙筹措无门,“只能让她们辍学”。

  “她们很懂事,边上学边打工挣生活费,为了上学还放弃了艺术爱好。”听到麦世龙这句话,陈俊妃感到很心痛。“我太理解她们了。我原本也考上了编剧专业,但离家太远,学费又贵,最终还是换了个学校。”

  为了向扶贫工作队反映非贫困户“因学致贫”的问题,她多次跑到麦世龙家里调查,一一记录他们遇到的困难。陈俊妃的努力争取终于有了回应:“扶贫工作队说,对于有困难读不了书的家庭,不是贫困户也要帮。”

  此后,中广核员工先后捐款3万元,帮助双胞胎女儿完成学业。如今,麦世龙两个女儿已大学毕业,在东莞的培训机构当老师。

  “麦世龙以前总是愁眉苦脸的,很多年没笑过了,现在女儿们成了顶梁柱,他们的生活终于有盼头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陈俊妃感到很欣慰,她深知教育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性。

  “其实我是幸运的,能够有扶贫工作队帮助我完成学业,如今又能待在父母身边工作,照顾他们。”陈俊妃希望把这份“幸运”带给更多的人。

  反哺社会▶▷

  扎根基层帮助更多人

  “王姨家里有三口人,老公残疾,她也没什么技能,酿酒对他们来说会是很好的项目。”谈起村里的贫困户,陈俊妃就像个“百科全书”,每家每户的情况她都能详细道出。

  而在3年前刚毕业时,她还是个青涩的大学生,对村里的情况并不熟悉。当了扶贫助理后,她半年就把村里的每个角落都走遍了,每过几个月又要挨家挨户走一遍。“每个帮扶对象我们都印象深刻,用心帮扶。他们就像亲人一样,家庭情况、家庭住址、生活小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陈俊妃说。

  在参与扶贫工作时,陈俊妃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有很多因病致贫的人,家里没有劳动力,如何帮他们脱贫?“村民没法走出去致富,扶贫工作队就把项目引进来,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创收,就像我家一样,我们也是通过酿酒走上脱贫路的。”

  “益生菌养鸡的项目很适合家里没有劳动力的村民。”陈俊妃说,有个村民叫莫国生,40多岁,曾经在外地工作,收入不错。但因为患有尿毒症,不得不辞职回家休养,家里为了给他治病,渐渐入不敷出。

  受尿毒症的影响,莫国生双眼已经失明了,扶贫工作队立刻帮他联系了医院,让他去广州住院治疗。“现在他的眼睛已能看到依稀的光亮,勉强能够自理。”陈俊妃说,2019年,扶贫工作队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根据贫困户家庭状况和意愿,帮助莫国生等5名村民向银行小额贷款了5万元,投到马安屯种养合作社用于益生菌养殖项目。

  按照约定,入股为期两年,每年可得固定收益8000元,本金及利息均由马安屯种养合作社承担。为拓宽合作社农产品销路,阳江核电又组织崆峒村农产品进核电,目前基地员工食堂已累计采购近1.6万只5.5万斤崆峒鸡。

  “这些项目都是可持续的,不会说扶贫工作队走了就没了,我们一定要保障他们后续的生活。”陈俊妃希望,以后能继续扎根基层,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的生活可以变得舒坦,不再愁眉苦脸。

  攻坚亮点

  中国广核集团发动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帮扶,利用当地特色开展“扶贫酒坊”帮贫困户增收,利用扶贫单位特长让村民通过光伏发电获得收益。村里还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规模养殖场,引进益生菌科技养猪、养鸡等,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创收。

  成绩单

  ●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9000多元。贫困户收入实现翻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5%。

  ●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从近5万元增加到30多万元,为环保、公益工作提供保障。

  ●通过三年危房改造,63户危房全面改造,帮扶全部贫困户实现安全住房。通过大病救助项目帮扶,30多户贫困户得到大病治疗。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唐子湉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