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新会陈皮”“凤凰单丛(枞)”“英德红茶”……这些耳熟能详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正成为广东各地乡村振兴助推器。笔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把抓好地理标志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创新开展地理标志培育、运用和保护等工作,各地取得良好成效。
据介绍,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核准广东省79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占同期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使用企业数的38%。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就“链接”着77万多户农户和养殖户、1.3万多家市场主体,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惠及全省数百万农民。
在江门,现有“新会陈皮”“新会柑”“台山鳗鱼”等3个地理标志产品和“新会陈皮”“台山大米”“杜阮凉瓜”“大沙天露茶”“恩平簕菜”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有193家生产企业获得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推动江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2019年,“新会陈皮”和“新会柑”产值约85亿元,行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新会陈皮”企业有4870家,“新会柑”种植户有847户,种植规模增至约10万亩;“台山鳗鱼”养殖户有36户,产量49440吨,养殖面积47642亩。
在云浮,当地通过政府引导,发动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销售大户行动起来,组织引导他们按照标准化培育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关的产品,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提高特色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以“郁南无核黄皮”为例,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当地政府通过开展宣传和专用标志的推广应用,使该县的无核黄皮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无核黄皮年总产值已达10亿多元,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
“地理标志产品在获得保护后,销售价格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象窝茶”由200元/公斤提升到300元/公斤,带动了产业产值增长;“泗纶蒸笼”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年总产值达4亿元,较保护前增长90.5%;“新兴排米粉”在获得保护后,由年产量5000多吨增长到7000多吨,价格由4500元/吨提升至5500元/吨,年产值提高到约1亿元。
在凤凰单丛(枞)的故乡潮州,当地政府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使用,2019年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申请使用企业25家,多于前6年总和。
为更好地指导权利人规范使用和有效管理茶叶地理标志商标,潮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还修订了《潮州市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引导茶叶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督促专用标志使用人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品质。
南方日报记者 王佳欣 通讯员 粤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