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我们责无旁贷。小汤山全体队员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作出应有的贡献。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3月10日,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发生积极向好变化,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关闭。而这封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的请战书一再被人们提起,它被看作最开始各方驰援湖北的集结令,见证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与勇气。
疫情发生以来,南方医科大学及附属7家医院共288名医护人员“请战”出征,勇敢“逆行”,为医者仁心做了最生动的注解。
召必回▶
288名“南医人”赴一线
“担当时代使命,践行医者仁心。”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在网上开讲思政第一课表示,除夕至今,南方医科大学已派出多批医疗队共288人驰援湖北,其中,南方医院127人、珠江医院15人、三附院50人、五附院16人、顺德医院63人、皮肤病医院5人、南海医院12人。
兵贵神速。1月24日除夕,第一批广东援鄂医疗队赶赴武汉。南方医院感染科57岁的主任医师郭亚兵担任队长,他是“小汤山”请战24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抗击‘非典’老队员,我可以带队到一线指导年轻医生,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工作,避免感染。”
一起出发的“小汤山”队员,还有南方医院44岁副主任护师李利和37岁主管护师史丽莎。奔赴武汉当天,医院党委作出了成立援助湖北临时党支部的重要决定,郭亚兵担任支部书记,李利等担任支部委员。时隔多年英雄又上战场,战胜病魔的决心、科学救治的细心一直未变。
“家乡疫情严重,我一定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病人!”三附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程远雄是武汉人,心情急切带队赶赴战“疫”前线。
南方医科大学有光荣的红色基因,在多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前,“南医人”都挺身而出,担当作为。在抗击“非典”期间,承担了解剖首例“非典”遗体的任务,研制出世界首个“非典”检测试剂盒;在汶川地震救援期间,南方医科大学是第一支挺进震中映秀的地方医疗队……
洪湖情▶
时隔22年再支援
凌晨荆楚,寒风料峭。2月11日,广东医疗队首批抵达荆州,80人的“南方医院战队”继续火速奔向洪湖。这是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地方,危重、重症患者最多又最薄弱。疫情研判、专家会诊、院感培训……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开展工作,一刻不停。
“最强的队伍到疫情最有需要的地方去。”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说,24小时内,他们帮助洪湖建立了核酸检测实验室,消除洪湖核酸检测的空白。
医疗队还昼夜对洪湖病情全面摸底,确定9家医院和危重、重症、轻症、疑似、发热5个病区的管理办法,对一线医护人员展开救治防控业务培训,迅速改造洪湖市人民医院ICU病房,转运18名危重症病人进入ICU病房。还完成了对洪湖21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救治和防控工作的实地指导。
“是广东医生的鼓励给了我信心与勇气!”王平(化名)是广东医疗队救治的首批重症病人,2月23日治愈出院时他高兴地说。
3月2日,随着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乘上救护车转往荆州,洪湖市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实现“清零”。78岁的肖大爷用手机拍下了医护人员工作照,做成了一个短片表达感谢之情:“我不知道他们名字,只知道是从广东来的一支医疗队。”
事实上,与洪湖的同袍情谊可以追溯到22年前。
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洪湖是“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重点险段。危难时刻,原第一军医大学向荆州与洪湖地区输出医疗、药物、教育等资源,并派出了专家队伍前往洪湖灾区调研及现场指导防疫问题。
“22年前,我是学校与家乡的联络者;22年后的今天,我在洪湖帮助广东物资输送。”南方医科大学洪湖籍老师张小平感慨良多。她和丈夫还专程看望广东医疗队,在抗疫最前线见到熟悉的同事,眼泪止不住地流。
有担当▶
全校筑牢“防疫墙”
“老师,去的时候,你不怕吗?”
“作为医生,关键时刻责无旁贷。”
3月9日晚,南方医科大学一堂特殊的战“疫”网课在武汉开讲,授课的是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锡平。1月24日除夕奔赴武汉以来,他和同事在汉口医院已奋战50个日夜,这才挤出时间直播《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课程。
听课的,是该校2017级临床医学及儿科学等专业300名学生。五湖四海的师生隔屏再见面,感动、担忧、祝福,复杂感情都融在求知氛围里。
“同学们,抗击疫情就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们的前辈、老师、师兄师姐如同战场上的战士,不畏安危、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守护着生命。希望大家能沿着他们用逆行背影照亮的医学道路,坚定信念,勇敢前行。”陈敏生说。
疫情发生以来,南方医科大学抽调各学院、附属医院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指导小组和防控专家指导小组,指导疾病临床救治和疫情预防控制工作。
在前后方,“南医人”秉承“博学笃行、尚德济世”校训,践行救死扶伤神圣职责,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黄锦辉 通讯员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