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在广东医疗队以及荆州医护的救治下,小雪康复出院。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董天健 摄
3月6日上午,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5岁的年轻姑娘郭小雪出院了。捧过医护人员送来的鲜花,小雪面向媒体镜头打开一张写满字的A4纸,向钟南山院士隔空致谢。纸上写道:“钟南山院士:您好!我是小雪,今天我出院了!非常感谢您!您辛苦啦!”随后,她又回身向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些“白衣天使”都是她的战友。1个多月前,作为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护士,小雪也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不料,感染病毒,“中弹挂彩”,退出“战斗”,一度生命垂危。
不抛弃、不放弃!近1个月里,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并肩作战,远在广州的钟南山院士等专家远程会诊,将小雪从滑向危重症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小雪走出隔离病区大楼,“战友”们高兴鼓掌,“我们的小雪回来了!”大楼外,一片粉色早樱花正在盛开。
高烧:“我整个人愣住了”
在同事们眼里,小雪爱笑,干事勤快,但话不多。2019年11月,通过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小雪成了该院ICU护士。不过,她不是个“新兵”,此前已有4年的ICU工作经历。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武汉,并快速从湖北蔓延至全国。
1月20日晚,沉浸在新入职喜悦中的小雪,收看了钟南山院士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节目。“疫情与武汉有关”“有人传人现象”“有医务人员感染”,这三个论断,让小雪意识到“坏了”。但她从没敢想,自己的偶像钟南山,有朝一日会与她发生交集。
形势紧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日召开动员会,部署安排隔离病房,并号召全院医护人员投入战“疫”。没有丝毫犹豫,小雪报名请缨,“如果开隔离病房,我就进隔离病房;如果开ICU,我就进ICU”。豪言壮语,小姑娘,“真汉子”。
“我是护士,就该上,而且我年轻,没有孩子,又有经验。”小雪说起来轻描淡写。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小雪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母亲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她。但要上“战场”,父母却没有阻拦,他们也认为,这理所当然。
22日晚,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开设。30日,重症病房建立,小雪和其他25名护士一起照顾30位重症病人。
一张照片,还能看出她的孩子气:头戴着面屏、身穿防护服、紧握右拳做加油造型,防护服上写着郭小雪的名字。
穿上防护服,她已不再是孩子。
冬日里,忙得每天湿透衣背,小雪没觉得累。然而,一个不好的症状出现了,2月3日,她开始头晕、乏力,于是洗热水澡驱寒,但这没有让她觉得舒服,前胸后背开始隐隐作痛。她昏昏沉沉睡了一天,起床时,感觉身体发烫,测体温,38.5℃!
“当时,我整个人愣住了”,小雪说,虽然进入隔离病房那一刻,她已做好最坏打算,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
直到2月7日,她反复发热5天,肺部CT显示感染性病变,门诊以“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将她收入医院。
这一天,小雪的妈妈哭了,她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病重:“再不行,就要插管”
病毒相当狡猾。小雪是否确诊,医生难下结论。
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病灶,这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可小雪的核酸检测又呈阴性,且2月8日后开始退烧,这些又不符合确诊标准。
“她曾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我们不敢不小心。”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段昌奉说。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雪并没有特殊不适,既不发烧,又不咳嗽,还不胸闷、气促,核酸检测始终呈阴性,但肺部CT显示,她肺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左肺新增磨玻璃样病灶增多,2月15日,右肺也开始出现磨玻璃样病灶,范围增大、密度增强,这意味着肺泡内渗出液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原本肺部CT显示正常的黑色双肺上,白色斑点越扩越多。
2月11日,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首批队员抵达,12日,一支小分队进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日,两支医疗力量组成的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讨论认定,小雪肺部感染考虑为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普通型,要警惕其转为重型。
次日,一份临床检测报告发现了小雪身体的新变化:有病毒感染,心脏出现问题,肝脏受损。尽管核酸检测依旧是阴性,但医生基本断定,小雪应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小雪的症状马上印证了医生的判断,病情急转直下。
20日早上,小雪再次高烧,最高体温达到38.4℃,肺部CT显示两肺病灶再次增大,而且出现实变。这意味着,小雪肺泡腔内气体减少甚至消失,肺组织呈现实质性改变。“肺泡内缺气、或者没气,表现就是呼吸困难。”负责小雪护理工作的广东医疗队队员、护士宋秀婵说。当日下午5时,核酸检测报告显示:阳性!与此同时,小雪身体的多项指标开始报警,心脏、肝脏出现问题。
紧急救护!高流量吸氧,每分钟25升、30升,直到增加至40升,氧浓度也从50%升至60%。专家组立即针对小雪的循环、肝脏系统进行用药,适度使用激素、增加营养供给,稳住病情。
然而,小雪的病情一度不见起色,持续发烧、肺部病灶增大、气促,从普通型转为重症,并向危重症发展。
“呼吸再不行,就要插管。”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主任、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副主任医师黄道政如此判断。
重症救治中心的医护人员们为小雪揪着心、拼着命。他们每天都抽空去看望小雪,为她加油鼓劲。
好转:“黑色双肺”回来了
小雪病情的转折点发生在2月23日。因为胸闷气促、浑身不适、久卧病床,小雪心情糟到了极点。
就在这一天,钟南山院士以及广东省防控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组长、省人民医院覃铁和教授,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黎毅敏教授等专家为小雪等荆州新冠肺炎患者会诊。
钟南山等专家提出:小雪病情严重,极可能转为危重症;尽早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甚至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即人们常说的“插管”;停用羟氯喹,改用磷酸氯喹抗病毒治疗;慎用激素;可使用氢氧混合气体;加强心理护理,必要时服用抗焦虑药物……
“我相信我的荆州同事、广东的‘战友’,相信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命交给‘战友’,我放心。”小雪说。
2月24日,小雪的病情出现好转,没有发烧;虽然继续进行高流量给氧治疗,但氧浓度下降到了30%,呼吸困难的问题稍微缓解。25日,小雪吸上了氢氧气雾化机。这是钟南山院士协调送来的,一共60台。
治病,医心很重要。作为有着14年ICU护理经验的“老将”,宋秀婵和小雪聊起ICU工作。小雪说,她喜欢ICU工作,在这能看到很多起死回生的故事,有成就感。看着小雪头发因长期未剪、未洗,满头油亮,宋秀婵帮她理发、洗头,小雪笑了:“头轻了一半”。
此后的几日,小雪除活动后有气促的表现,其他情况开始好转,病情进入平稳期。27日后,“病情平稳”“明显好转”“减少活动”等表述多次出现在小雪的病程记录里。
3月4日,小雪暂停高流量给氧治疗。3月4日、5日,结合全面检查,专家组又两次对小雪进行会诊,认为她完全符合出院标准,她的“黑色双肺”又回来了,于是,决定让她出院。
“小雪的痊愈再次说明,新冠肺炎患者是能够被治愈的。”黄道政说。截至3月5日24时,荆州已有1326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连续4日无新增病例,在院确诊患者204人。战“疫”胜利不远。
出院后,小雪来到了社区的隔离房间。她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早日康复,解除隔离,重返“战场”,但又希望,那时,战“疫”已胜;二是吃上油焖大虾,那时,荆州能回到她原来的模样。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赵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