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代表委员热议重点民生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话题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1-17 07:07 来源:南方网 吴思旻 陈伊纯 龚春辉 黄锦辉 姚瑶 马立敏

广州南沙蕉门河变身新景点,成为市民休闲亲水的好去处。资料图片

2020年广东十件民生实事涵盖“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民生“大礼包”。

图为河源紫金农村公路凤安新村大道。资料图片

江湛铁路的开通,大大拉近了粤西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资料图片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新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布局民生实事的“作战图”。今年,广东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省两会现场,参会代表委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民生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热点话题,凝心聚力,建言献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广东要聚焦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瞄准短板弱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范重点战役,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人大代表、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说,云浮是一座年轻城市,今年将闻鸡起舞、奋力拼搏,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手抓攻坚,一手抓防范,在补齐民生短板的同时强化村民的“造血”能力,避免再度返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碧道工程,全面实施流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路绿水青山”。此外,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一方面,云浮力争从珠三角发展的“跟随者”向绿色发展的“领跑者”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将重点解决民生大事、难事、急事,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人大代表、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说,河源将坚持以“融湾”为纲、以“融深”为牵引,全域全面全力融入“双区”建设,着力推动形成6个“融湾”“融深”新格局,包括: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格局;加快都市经济发展,推动形成城市建设新格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新格局;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打造人民幸福“心城”,推动形成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共建共享新格局。此外,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河源将全力做好“三农”各项工作,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政府在农业领域投入巨大,尤其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尤其是‘四好农村路’已惠及农村每家每户,这给我们农技工作者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带来了交通便捷。”省政协委员、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说。他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到,建设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面貌都大为改善,但仍存在“引智”“培智”方面的短板。建议下一步加大农村科技特派员的进村力度,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的农村实用人才。

  “乡村景观怡人、休闲宜业、生态宜居成为化解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认为,补齐民生短板的关键在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寻求良策将短板转换为潜力。他建议,做大做强县城增长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形成城乡功能互补、要素互动、产业互联的关键节点;强化村庄与产业规划,带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合理布局;完善城乡衔接的民生保障体系。

  省政协委员、澳门东望洋集团董事长甄瑞权祖籍开平,长期关注广东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青少年成长话题。“建议整合各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打破‘信息孤岛’,借助互联网技术尽快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信息互联共享,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动态管理。”甄瑞权建议,逐步探索实行任课老师联系责任制度,由任课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沟通联系;把基层村委会纳入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体制内;由村委会参与发起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委员会,吸纳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参与。

  来自揭阳的省政协委员、广东铭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汉明关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缺乏,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医疗服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这导致镇级卫生院、村级卫生站门可罗雀。”他建议,从专业人才、医疗设备等资源配置方面予以支持,建设好基层卫生站,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例如,把乡村卫生站划归为市、县级人民医院管理,解决医疗服务人才引不进的难题;健全乡村卫生站直接医保报销制度,制订完善分级诊疗等,实现“小病不出村”。

  做细做实民生“大礼包”

  让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了2020年广东十件民生实事,涵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疫苗冷链配送和重点区域饮用水工程建设等一批民生“大礼包”。

  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位列十件民生实事的首位。省政协委员、民进潮州市委会主委杜妙拉聚焦粤东粤西粤北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并提交了关于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扶持力度的提案。她建议,要及时出台契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际、操作性强、可复制的具体措施,让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器。”省人大代表、省妇联主席冯玲表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目前,我省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立法工作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作为构成现代教育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家庭教育,应进一步通过立法进行保障。“在家庭教育方面,广东有不少成功经验,迫切需要系统梳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把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立法来总结、确认和推广。”冯玲认为,推动制定《广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不但是推动家庭教育变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家庭教育法律体系的需要,更是应对家庭教育突出问题的需要。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飏十分关注共有产权房问题。“去年11月,广州首批251套共有产权人才住房开放申购,开启了共有产权房的广东实践探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如产权分割比例、学位分配等。”李飏建议,可通过开展土地供应与需求调查,科学规划统筹建设。“比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土地面积、申请人规模调查。通过供需测算将共有产权房专项用地明确定下来,因地制宜明确建设规模、类别、水平及投入预算。同时,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省政协委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李力强认为,目前我省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融资项目不多,民办养老机构融资积极性不高,相关细则未能完善。他在提案中建议,可改进信贷担保方式,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公私合营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激励社会资本兴办机构。降低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申请补助的门槛和条件,扩大资助范围;对符合补助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政府应给予相应补助,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要设立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养老专业紧缺人才。”

  “现在老年大学太少了,存在学位不足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广东开放大学副校长孙平建议,理顺老年教育的统筹问题,明确老年教育的牵头单位,把老年教育列入年度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当中,保证老年教育专项经费年度预算的落实。

  如何保障教育用地,促进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汤惠君建议,教育布局规划应充分结合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别情况,科学预测人口变化的趋势,预留足够的教育用地。同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衔接,注重教育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避免教育用地难落地的情况。此外,可以探索推广教育用地紧张地区的临时用地制度。

  加快“一核一带一区”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打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在东西两翼布局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省人大代表、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表示,汕头将自觉扛起经济特区的使命担当,用好“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提升城市能级,加快汕头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以组织开展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弘扬特区精神,焕发特区活力,奋力开创新时代汕头改革开放新局面。以精心筹办第三届亚青会为契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推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功能品质系统提升。

  “去年,清远变化最大的是乡村,最新的是园区,受益最大的是群众。”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委书记郭锋介绍,过去一年是对清远的一次“大考”,面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清远拿出了“看家本领”,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9年全年清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全市民生投入308.03亿元,增长15.41%。清远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下一步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郭锋表示,接下来清远要以广清结合片区建设为抓手,实行“三步走”的战略,今年建立试点、明年逐步铺开、到2022年全面实行,率先建立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介绍,目前湛江现代临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拥有4个投资超100亿美元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正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的集聚基地。与此同时,湛江积极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中船集团、中建钢构、三一重工等大型企业。湛江坚持滨海旅游业高标准规划先行,在保护自然生态中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全省最大的滨海水上乐园德萨斯水世界二期已建成营业。湛江还对特色优势农业加强扶持,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金字招牌”。当前,湛江正高标准谋划主办广东国际海洋装备博览会,该博览会拟于今年4月份举办,力争打造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展销国内外先进海洋装备的高端平台、展示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韶关正在抢抓机遇,推动交通发展和产业升级,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省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表示,韶关正大力推进韶关丹霞机场、北江航道以及武深、汕昆、韶新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拥有环城高速公路的城市。未来要持续提升通达“双区”“双核”时效,打造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产业对接上,韶关全力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在改造提升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大数据、商贸物流、医药健康、现代特色农业、新材料等新兴支柱产业。当前,韶关正高标准科学规划建设韶关新区,发挥东莞对口帮扶作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广韶同城”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为广州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汽车等装备制造产业配套。

  来自粤西地区的省政协委员、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秀英说,当前,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随着广湛铁路的建设和开通,粤西地区交通便利性有所改善。加快粤西地区乃至整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高铁建设,促进与核心区和大湾区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思旻 陈伊纯 龚春辉 黄锦辉 姚瑶 马立敏

  汪祥波 郜小平 陈晓 韩安东 尚黎阳 钟哲 余丹 统筹:李强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