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年终报道|词说广东2019:治水攻坚

2020-01-11 06:59 来源:南方网 谢庆裕 张子俊 王彪

  记者观察

  南方网讯 “历经4年治水攻坚,深圳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不久前,深圳成功入选2019年“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在此一年之前,广州亦获此殊荣。

  人口、产业密集,治水压力较大的广深两座特大城市,相继突围成为“全国示范”。这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缩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历经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前期一些地区的粗放发展曾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如何补齐水环境短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东坚持高位推进,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凝聚治水合力——

  省委书记、省第一总河长李希,省长、省总河长马兴瑞分别牵头督办全省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练江污染整治。

  省政府协调省属国企发起“大兵团作战”,流域滞后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迈上快车道。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发出一号令,发起全面攻坚消除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的专项行动。各地携手推进流域共治,广州、佛山、清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会商协调跨界河治理;汕头14位党政领导包干练江15条主要支流治理,每月驻点现场办公;深圳、东莞多次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重拳打击环境违法……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广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标本兼治,治水愈加精细化——

  污水处理设施深入城乡“最后一公里”:2019年全省城市(县城)新增20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超过130万吨/日,新增城镇污水管网超过7000公里;新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227座,处理能力110.24万吨/日。

  治水思路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源头截污”转变:在基层社区,雨污分流逐渐推行;在练江流域的环保园区,印染企业纷纷入驻,集中治污;在偏远农村,人工湿地成为亮丽风景,将污水收集净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坚持以绿色发展作为破解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以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优化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2019年,大湾区和10个地市组成的“1+10”共180公里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全面铺开,广州蕉门河、深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佛山东平水道、东莞华阳湖等碧道试点年底前率先基本建成。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如今,碧道不但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更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水岸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碧道沿线正崛起座座滨水新城。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中,已有4个消除劣Ⅴ类,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水质得到改善,7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达77.5%,优良国考断面增加3个。

  新年伊始,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发布2020年第一号令,吹响了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锋号:到2020年12月31日,广东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要达84.5%,基本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

  治水之路,久久为功;江河浩荡,清澈可期。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广东必将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担当和作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

  年度案例

  从黑臭河滩到省级碧道试点

  茅洲河水质达30年最好水平

  碧波荡漾,锣鼓喧天,龙舟竞发。2019年6月30日,茅洲河龙舟邀请赛在深圳宝安区燕罗湿地河段举行。这已是省级碧道试点茅洲河连续两年举行龙舟赛。

  “以前臭得夏天都不敢开窗,现在环境好了,我每天都过来散散步。”看着燕罗湿地由黑臭荒滩变成碧水潺潺,市民杨先生感触颇深。

  流经深圳、东莞两市的茅洲河,由于前期流域内经济和人口爆发式增长,大量污水排入,曾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近年来全省高位部署推动,2018年起省委主要领导牵头督办茅洲河治理,深圳、东莞两地加大力度推进。大兵团作战、协同共治、交叉执法……一系列治水措施让茅洲河水质逐渐改善。

  吊臂起落、钩机进出……治污攻坚年,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在茅洲河流域成为常态。流域综合整治体量大,且技术难度高,为快速推进治理,经过摸索,深圳采取EPC模式,实行“地方+大国企”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 高峰期一线施工人员超2.3万,作业面2300多个,最高单日铺设管道4.2公里。

  大兵团作战之外,深圳也做起了“绣花”功夫,流域内截污控源日趋精细化。入区入户,加装排污管,茅洲河流域内正本清源的雨污分流改造加速推进。“每栋楼的楼顶设一条专门的管道收集雨水,原来每户的雨水管改为污水管。”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到2019年,茅洲河流域宝安段内累计完成2324个小区、城中村的正本清源改造,“基本实现了流域内小区全覆盖”。

  为了让深莞两市形成合力,建立茅洲河治理的长效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直部门、流域市、区、镇,每月召开流域综合整治协调会,并实施“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推进整治任务。深莞两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解决茅洲河界河段清淤、河涌整治等重点问题。

  如今,两岸湿地掩映,碧道沿河延伸。水环境改善,逐渐带来了更多效益。去年5月,深圳6.07公里长茅洲河段被列为省级碧道试点,“通过治水、治城与治产相结合,打造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深圳市河道管理中心主任曾亚介绍,碧道建设将促进区域环境优化、流域空间复合利用,同时以治水带动周边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功能提升,“一旁的工厂已经腾笼换鸟,打造成啤酒园”。

  经过协同治理,茅洲河稳定消除黑臭,共和村国考断面11月、12月连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2019年深圳治水取得历史性转折,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到2025年,深圳全市将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展现碧水蓝天的深圳新名片。

  省补资金瓶颈 河长驻点督办

  练江别“黑龙”逐白练

  汕头潮南区峡山街道桃陈社区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不少居民在河边散步。“以前这里污水横流,开展雨污分流后,厕所、厨房污水都通过一根管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居民陈迎辉告诉记者,村口的溪水不臭了,家里地面更干净了。

  桃陈社区的变化,是练江治污逐渐深入基层“毛细血管”的缩影。

  跨汕头、揭阳两市的练江,曾因水清如白练而得名。近20年来随着流域人口、产业增长,排放加大,练江成为粤东乃至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高度关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是练江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2018年开始,省政府决定省里承担大部分资金,并协调省属国企参与,新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走上快车道,并于2019年陆续竣工。

  “仅潮南区管网建设就需要55亿元,按照区财政的状况,5年不吃不喝也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潮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楚彬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之后,省政府决定由省里承担大部分资金,还协调了省属国企投资,省直部门每月督导指导,资金和技术问题迎刃而解。为了使项目顺利推进,汕头市成立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作为市级河长的汕头市委、市政府领导到练江流域中污染最重的15条支流边驻点办公,督导重点任务、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研究协调解决难题。

  记者在以往黑臭严重的练江支流谷饶溪畔看到,拆违后的两岸平整一新,率先投入使用的谷饶污水处理厂出来汩汩清流,河面变得干净无异味。截至2019年11月25日,汕头市练江流域省属国企参与建设的10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其中9座污水处理厂通水试运行,潮阳区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在设备联动调试,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已建成832.16公里。

  以污水处理设施为基础,深入练江流域村居的“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迅速铺开,汕头市潮阳区118个自然村、潮南区206个自然村启动建设,累计铺设管网约353.54多公里,接通住户11122户。

  在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入园企业正在通用厂房里忙碌地安装、调试设备。为了截住练江的工业污染,汕头全力推动企业统一入园,集中治污,环保升级。目前已有127家企业入驻潮南的园区,部分企业开始试产。

  2019年,练江干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同比明显下降。截至2019年12月,练江海门湾桥闸断面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三月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这也是十年来该河段最好的水质状态。练江,正褪去曾经“黑龙”的创伤,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白练”可望逐渐回来。

  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截污

  广佛跨界河水质跨越式提升

  珠江西航道河面宽阔洁净,河水缓缓流淌。有“最美水站”之称的鸦岗国考断面水质监测站岸边绿草茵茵,园林石景别致,一派水生态和谐景象。

  鸦岗断面位于佛山市西南涌、广州市白坭河、流溪河三条河流交汇处,流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多条黑臭河涌汇入珠江西航道,污染物负荷居高不下,平均水质在2018年一度恶化为劣Ⅴ类。

  面对这条“广东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精细化的源头截污成为改善水质的关键。

  “此前治理偏向末端截污,但一到大雨污水溢出再度污染河流,后来下决心将污染控制在岸上,源头截污。”广州市白云区水务局局长李化军说,一方面要在流域内进行雨污分流,另一方面要确保不再往河涌排入污水。

  白云区棠景沙涌两岸暗渠多,又被覆盖物遮住难以排查,揭盖迫在眉睫。2019年9月2日,白云区统一调度,开始施工清理覆盖物,14天后,完成了长431米、宽25米的河涌揭盖任务,揭开梁板约10755平方米,河涌重见天日。

  排查暗渠的同时坚持做“雨污分流”,白云区建立排水单元制度,将棠景沙涌流域内415个排水单元分解到区水务局14位科室负责人,每个单元包干到人。在这一制度下,街道负责具体落实,“属地三个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组织辖区内小区、居委等排水单元的党支部推进工作。”

  为保证进场施工,干部们走进每家每户做工作,沙涌北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穗衡说:“坚持攻坚共治,告诉大家施工计划,治理好河流的好处,同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扰民、交通出行等问题。”

  网格化治理体系下,整个白云区划成3075个网格,配备3215名网格员。“雨污分流”改造也得以大面积推行,2019年新完成15个村,建成污水管821公里。到2020年3月,计划再开工建设81个村。

  除了截住城市污水,还有农业源污染,佛山的偏远农村,正在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三水区西南街道木棉村委黄竹坑村设在村口的处理设施,采用“组合式符合滤池+高负荷人工湿地”的工艺,出水可达一级B标准。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新建116个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合计0.58万吨/日。同时从2019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推行污水处理设施“建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改革。

  2019年,通过省高位推进治理,广佛跨界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来,广州、佛山积极行动,这条“广东最难治理之一的河流”年均水质转为Ⅳ类,实现跨越式提升,流域内广州市最后一条目标黑臭河涌,也宣告消除。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张子俊 王彪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