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健康广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020-01-09 06:28 来源:南方网 李秀婷 朱晓枫 彭博

  云浮市新兴县第二人民医院(稔村中心卫生院)组织医联体专家举办义诊活动。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实习生 李姗恒

  记者观察

  2019年12月30日,健康广东行动在广州启动,实施18项健康专项行动。同时,《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出台,这份重要文件将在未来十余年引领广东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

  健康广东行动启动,是转变卫生健康理念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显示了广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扎实推进健康广东建设、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的决心与行动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聚焦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建设“顶天立地”卫生健康大格局为目标,有序推进健康广东建设。如今,居民健康总体水平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广东深化医改的关键之年。广东坚持“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的卫生健康工作思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医疗“强基层”取得重大成果,基层医卫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47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全部开业;190家升级建设的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完成主体基建工程,73家已投入使用;488间乡镇卫生院、2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及10000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基本完工;三年来为粤东西北地区培训全科医生累计17273名、产科医生(含助产士)3128名、儿科医生1096名,招收订单定向医学生3375名;54家三甲公立医院与78家县级公立医院建立起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关系。

  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全面启动,医疗高地建设向深层次推进——

  广东8家高水平医院入选建设第一批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1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复旦版”全国医院排行榜,我省有9家医院入围全国百强医院,呼吸科、眼科长期稳居专科排行榜首位;广东正按照国际一流标准重点推进广州呼吸中心建设,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

  持续深化医改,多项试点经验为全国贡献广东方案——

  基层“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罗湖医院集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圳市药品集中采购(GPO)、东莞市社会办医、广州市花都区“村稳”改革、阳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系列全国闻名的医改先进典型均出自广东;广东连续三年多项经验上榜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原国务院医改办)发布的医改重大典型,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三年在广东召开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推广广东经验。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启动,开展18个专项行动;广东有序防范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阻断寨卡境内传播,控制H7N9疫情;做好清远连山县塌方等23起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5家医院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试点,在2个市、3个县(县级市)、58家医院推进省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及配套12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部署尘肺病攻坚行动;打造高水平中医医院,持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纵观一系列“大手笔”“大动作”,不难看出,如今的广东卫生健康工作,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推动服务模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2020年,广东将继续以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为引领,推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全国前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年度案例

  家门口的卫生院升级成了县级医院

  54岁的云浮新兴县稔村村民麦国华,原本是拒绝在“家门口”的医院手术的。

  前不久,他因车祸右胫骨粉碎性骨折,若是常规手术,他的右小腿要开一个近20厘米的口子,他宁愿忍痛2个月接受保守治疗。但在如今的云浮市新兴县稔村中心卫生院,他有了另外一个选择——微创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术后,他腿上只有两个3到4厘米的小口子。术后13天,麦国华恢复良好,右腿也不痛了。

  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平微创治疗,麦国华得益于广东的一项民生大工程——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

  2017年起,广东打出医疗强基层组合拳,各级财政统筹安排500亿元实施软硬件七大类18个项目。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是其中的首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广东将该项工作列为省十件民生实事加以推动。

  在大力推动硬件建设的同时,为确保47家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开业时达到县级医院人员配置标准,广东省卫健委还制定了《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针对性地出台了“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计划”、“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三级医院“一对一”帮扶等系列行动计划,填补医院人才缺口。

  作为这47家中心卫生院之一,新兴县稔村中心卫生院历经三年建设,投入运营后,医院的就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大楼建好了,购置了大批先进新设备,配置了标准化的层流手术室和供应室等设施。

  更重要的是,医院新引进了不少医疗专业人才,还来了不少帮扶专家。软硬件的提升,使得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很多需要往上级医院转送的复杂病例也能在这里得到治疗。

  2019年11月,新兴县稔村中心卫生院门诊量13620人次、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住院人次248人、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35%。

  与新兴县稔村中心卫生院同步完成“美丽蝶变”的,还有其他46家中心卫生院,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14个地市39个县(市)。它们的全部顺利开业,标志着我省三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广东省卫健委表示,广东将继续通过“强基层”系列措施,经过2-3年的努力,让这47家医院达到中等县级综合医院水平。未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像麦国华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贫困村村医有了AI医生助手

  “如今村民就医方便多了,自己为村民看病,心里也踏实多了!”广东惠州惠东县多祝镇八维村卫生站村医张戈山高兴地说。

  带来改变的,是他如今每天都随身携带的智能健康设备包,里面还装载了一位足智多谋的“AI医生”。

  作为广东省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广东明确提出,为贫困村卫生站配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实现贫困村远程医疗全覆盖,为群众提供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包含8类仪器,分别是电子血压计、血常规检测仪(血氧仪和血糖仪)、红外额温体温计、手持胎心监测仪、心电检测仪、尿常规测试仪、健康管理平板套装、身份证读卡器。

  经过一年紧锣密鼓地建设,2019年9月24日,该项目全面上线,全省2277个贫困村卫生站全部配置智能健康设备包,并全部对接省级远程医疗平台。

  与此同时,设备包搭载的“AI医生”也一起“飞入寻常百姓家”,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AI医生”对贫困人口的广泛覆盖。

  作为第一批拿到设备包的村医,张戈山发现,尿常规、血糖、血氧、心电图等好几项检查,以前只能让村民去卫生院或者县医院做,如今自己在村里就可以做了,村民们方便了不少。

  “当有的问题搞不明白时,我还可以询问智能AI医生助手,并网上远程找上级专家问诊会诊,太方便了!”张戈山说。一根网线,可以将上级医院的优质专家资源“输送”到村卫生站,让村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同时村医的医疗业务水平也会在对比学习中得到提升。

  清远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卫生站村医黄素英刚拿到设备包时,自己也搞不懂用处大不大。有一次,村里一个老人觉得心慌气短,心跳加快,黄素英感到老人可能有问题,但又拿不准,就把这个智能设备包给老人试着戴上看看。

  心电监测提示,“考虑心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建议入院进一步检查”。作出诊断的,就是设备包里搭载的AI医生助手。黄素英便劝说老人到县医院检查,一查果然就是这个问题!老人一住院就是10天。

  “医学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延伸到2277个贫困村,标志着广东已基本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表示,下一步,广东将逐步把远程医疗和AI医生推广到其他村卫生站。

  医生为患者开出“运动处方”

  “诊断:体质调理,气虚质。运动种类:健步走。运动要求:25分钟,达到目标心率110-120次/分钟……”从2019年开始,针对适用的患者人群,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陈欣燕除了给其开具药物处方之外,还会为其打印一张“运动处方”,帮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4岁的肖小姐,便是“体医融合”的受益者之一。一年前,她身高1.65米,体重80余公斤,超出标准体重20余公斤,35%的体脂率超过正常值约10个百分点,血脂处于上限的临界值,内分泌功能受到影响,情绪也比较低落。

  陈欣燕针对肖小姐的病情,采取中药加运动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第一个月,药物治疗为主、运动治疗为辅,每项运动细化至具体的运动强度、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此后肖小姐的治疗方案逐渐改为运动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经过9个多月的坚持治疗后,肖小姐减重20多公斤,各项身体指标趋于正常,她感觉自己“焕然一新”。

  为推动体医融合,2019年,广东省体育局与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了四期基层社区医生运动处方培训班,共培训全省基层社区医生、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科学健身指导站的工作人员317人。学员们通过系统的运动处方理论学习和科学健身方法的实操训练,初步掌握运动处方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了对常见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开具运动处方的能力。

  陈欣燕就是其中一员。近一年来,她为约2000人次患者开具了运动处方,还梳理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运动处方探索经验,与同行分享。

  “以前在诊治病人时,我们给出的运动建议一般都是原则性的,可操作性不强。经过培训,我们知道了不同运动方式和种类更适宜哪些人群,开出的运动处方可以具体到运动强度、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开具细致的运动处方后,病人照做就可以了。”陈欣燕说。在她看来,运动处方既能帮助患者节省治疗费用,更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健身习惯,是推动全民健康的有力举措。

  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会长赵广才介绍,广东省基层社区医生运动处方培训项目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每年培训300到500名社区医生和科学运动指导师,让更多群众可获得“触手可及”的运动健康指导。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朱晓枫 彭博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