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深圳湾畔,超级总部建设基地热火朝天,153个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1102亿元;面向全球招商,深圳一口气拿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签约额超过5600亿元;深港边界,广深港高铁线上的高速列车以近200公里时速飞驰……
一年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圳迎来全新使命。
以尖兵之姿探新路,以前列之位谋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大道上,深圳乘势而上,只争朝夕,不断书写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优异答卷。
以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为治理现代化探索先行经验
从申请成立公司到拿到营业执照要多久?在深圳,只需要几十秒。
9月19日,深圳市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从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的手中,接过了深圳首张“秒批”企业营业执照。
今年3月,深圳试点运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秒批”;仅仅6个月后,这项便利就已经推广到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审批时限从1天压缩到了几十秒。
以改革提速度优效率,“秒批”是深圳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生动实践。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上,深圳市委提出,坚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多聚会,一起下楼做公益;勤议事,有商有量共当家。”这幅源自深圳龙华北站社区的标语,描绘出和谐共治、其乐融融的景象。
近年来,北站社区全面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推动辖区各类组织共促共融、互联互通,“搭台唱戏”探索“大党建”模式。高品质、精细化的党群服务,让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目前,深圳已经在各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领域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000多个,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实堡垒。
“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最终合法性来源,也是评判城市治理创新的最终标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俞可平说。
瞄准百姓关切,提升民生幸福,如今,一个个基层治理创新,成为破解民生难题、弥补民生短板的重要推动。
住有所居,是老百姓的企盼。近年来,深圳启动“二次房改”,提出从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只有40%;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将达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三类保障性住房总量将不少于100万套。
天高海阔,鱼跃鸟飞。12月22日下午,近万尾鲻鱼在凤塘河口附近的水面嬉戏觅食,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从过去的“鲻鱼墓场”,到如今的“候鸟天堂”,短短几年间,深圳湾环境的变迁,可谓“沧海桑田”。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圳治水久久为功,而今成效初显。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水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主要河流水质全面好转。今年10月底,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连续6期监测数据,全市159个水体全部达到不黑不臭,深圳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
深圳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教授马敬仁表示,深圳只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才能释放一种动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推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先行示范”的经验。
深度对接港澳所需 举全市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12月的深圳,碧空万里。站在福田区的高楼上,向南眺望,深圳河对岸香港新界的连绵青山,清晰可见。
视线所不及的地下,广深港高铁线上的高速列车以近200公里的时速在福田中心区和香港西九龙站之间穿梭。
飞速奔驰的列车,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的见证。香港和深圳之间旅行时间大幅缩短,两地居民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新时期的深圳作出明确定位: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深圳经济特区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牢牢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规则衔接、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实质性成果,让深圳的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
以广深港高铁正式开通,以及莲塘/香园围口岸即将于近日建成为代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直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与此同时,设施“硬联通”与机制“软联通”同步推进。
内地第一家香港独资专科医院成功上市,与澳门科技大学等合作共建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深圳率先落实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不仅仅在教育领域发力,在就业、就医、社保、安居和政策扶持等不同领域,深圳为港澳居民在深圳工作发展提供全覆盖、多层次、一站式服务。
站在长富金茂大厦楼顶眺望,深圳河对岸的河套A区规划建设如火如荼展开。郁郁葱葱的山脚下,机器正在平整土地。不久的未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在这里释放巨大的科创能量。
深圳将在合作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共建一批突破型、前沿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孵化转化机构。
视线由东到西,在前海石边,粤港澳合作已结累累硕果。
从2017年到2019年,前海紧紧围绕“深港合作年”主题,谋划落实“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新定位,积极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港人港企数据认证服务平台上线,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香港数字证书的电子政务应用,启动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项目。
西有前海,东有河套。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深圳正通过东西两翼的合作平台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典范,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为契机,引领深港澳创新生态圈建设,为深圳向全球创新链上游攀升赢得先机。
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 奋力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
153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02亿元……12月23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OPPO国际总部、神舟电脑新舟工业园、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等项目集中启动。这个曾是一片滩涂的海湾,未来将成为总部经济集聚的“超级枢纽”。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一年来,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为目标,砥砺前行。
合成生物研究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在光明科学城,通过整合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为基础科研布局腾挪空间。深圳正在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向科技创新“无人区”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只要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一口气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心忧“无处可去”的企业家们,吃下了与深圳携手发展的“定心丸”。
先行示范,不止要做经济“单项冠军”,更要发力成为全方位领跑的“领头羊”。
“飞地”筹建保障房,不超3万/平方米住海景房,至2035年前的公共住房建设用地已全部落实,明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筹集40万套公共住房目标,深圳掀起公共住房建设高潮,“二次房改”迈出坚实步伐。
新规划4处“高中城”,至2022年将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促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市民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深圳正在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化教育医疗“短板”为民生幸福“潜力板”。
站在全面开启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新征程上,时间的“路标”清晰可见:
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面向未来,深圳拿出了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127项具体工作部署,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分阶段推动先行示范区各项重点工作。
从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从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到高标准树立民生幸福标杆,深圳发力跑好先行示范区的“第一程”。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张光岩 夏凡 统筹: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