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规模更大内容更实 2019粤商大会聚焦大湾区

2019-11-28 15:15 来源:羊城晚报

2019粤商大会于今明两天在广州举行

28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2019粤商大会在广州盛大开幕。本次粤商大会主题为“弘扬新时代粤商精神 共享大湾区发展荣光”,会期两天,海内外知名粤商代表和工商界人士等约1400人参会。

羊城晚报记者在会前专访了多位优秀的粤港澳大湾区粤商代表,他们纷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给粤商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高层次发展平台。虽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也面临挑战,但企业家们有信心继续发扬粤商精神,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政策“组合拳”为民企发展助力

目前,全球经济总体下行,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风潮不断蔓延,国内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前三季度,广东民营经济表现逆势而上,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单位数同比增长10%,规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26万亿元,增长7.1%,较全省增速快2.6个百分点。

多位接受采访的粤商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如火如荼。去年以来,广东打出一套惠企政策“组合拳”:“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融资22条”“用地10条”“知识产权保护8条”等接连出台,倾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实体经济十条”及修订版的实施,已累计为广东企业降低成本约2208亿元。

“当前无疑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企业只有聚焦主业、做强做精、不断创新、勇于转型才能应对挑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广东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海认为。

“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也倒逼产业结构化转型,创新驱动战略日益凸显。”粤商代表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广东晨轲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宏朝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让更多产业要素高度聚集。他建议,大湾区初创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找准方向,更要借助专业平台获取资源。“未来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或者能够顺利链接市场资源的科创企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多项活动让粤商立体了解大湾区

粤商对大湾区经济发展有信心,粤商大会的举办也让粤商更立体地了解大湾区、更有凝聚力。

日前,本次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雷彪介绍,2019粤商大会对吸引更多粤商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弘扬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全球粤商力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将具有更加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次大会和以往不同的是,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内容更实。”雷彪介绍,除表彰优秀建设者,粤商大会还举办高峰论坛,注重思想的引领,同时又有经贸交流、园区考察对接等活动,让粤商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同时也展示粤商良好的形象和责任担当。

专访

中国侨联副主席、澳门归侨总会会长、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

澳门发展依托大湾区 将走向高水平高层次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大湾区为澳门带来的发展机遇?

刘艺良:粤港澳大湾区是澳门在推动自身发展、融入区域合作并提高国际知名度与竞争力的重要平台。依托大湾区,澳门发展将走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简单来说,大湾区给澳门带来的机遇包括:一是有利于澳门深入参与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澳门所长,国家所需”,贡献国家发展同时,更能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成果和民族复兴的荣光;二是有利于澳门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通过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发展多元化产业,改变澳门一业独大的经济格局,比如支持澳门发展科创走廊、新兴产业研发中心、特色金融、中医药产业、文化产业等,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将借此国家战略得到显著发展;三是为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等民生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民生政策的落实,澳门居民在居住、就业、就学、医疗、养老等各民生领域都能在大湾区有更多选择,生活品质和获得感将不断增强。

羊城晚报:您认为面对当前经济的挑战,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刘艺良:目前的经济挑战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交织形成的,迟早都会缓解。市场就在这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并未发生改变。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是如何稳定核心技术、团队和财务情况,确保不出现大的波动,保持企业的竞争核心;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突破,变革经营思维或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争取企业经营稳定,甚至稳中有升。目前这段时间是挑战也是机遇。

 

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曾智明

无论路边摊还是大企业 都该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从香港赶来广州开会,当天又要赶回香港。这样的来回,已成了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曾智明的“家常便饭”。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作为很早就进入内地市场的港商代表,曾智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羊城晚报:你怎么看待青年一代的创业者?他们应该从老一辈的创业者身上学习什么?

曾智明: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创新思想。我认为,不是要年轻人学老一辈怎样去做事,他们要学的是老一辈创业者的经验、坚持和家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年轻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创意,特别是在一些新兴行业里。所以,对于我们企业中的一些年轻人,我不是指导他工作,而是给他提供一个空间,让他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把创意落实到工作中。

羊城晚报:今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压力也不断增大,你认为企业该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

曾智明:市场不断改变,经济有它自身的周期循环。企业面对困难的冲击,首先不要怕,不要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应该心平气和地看待问题。包括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我感觉还是那句话,自身要强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很多次经济冲击,香港也经历过金融风暴等危机,但看现实结果,是越来越好。只要我们不妄自菲薄,坚定信心,让市场稳步发展,最后就会实现稳定发展。作为企业,还需要自我调整,做好服务,引进更多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羊城晚报:作为一个企业的传承者,你如何看待企业家精神?

曾智明:我认为,传承最根本的一点,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爱国、爱我们的民族,为国家民族发展贡献力量。企业各有大小,无论是路边摊还是大企业,都是一个人在不同岗位的工作,都应该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企业努力打造核心技术 展示崭新的中国名片

羊城晚报:如何看待粤商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董明珠:当前,“二次创业”的浪潮兴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粤商再一次面临发展机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敢于肩挑重任,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格力电器有很多年轻人,通过格力的平台,他们有的成为工程师,研发出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有的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有的80后已经成为高管,90后已经成为中干,格力的今天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创造的。年轻人是国家和时代的希望,希望他们敢于承担,敢于创新,未来建设更加富饶强大的中国。

羊城晚报:怎样看当前经济形势对制造业影响?

董明珠: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增长的速度上看,制造业正在面临一些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产业转型带来的阵痛表现,是企业“破茧成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格力电器所在的制造行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我们正在抓住机遇发展好制造产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锻造更具坚韧性的产业力量。

羊城晚报:格力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压力?

董明珠:尽管今年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但市场消费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今年“双11”,格力四个品类的产品在天猫平台位居销售品牌榜首,“董明珠的店”日销3.63亿元,这些成绩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的信念和决心。

羊城晚报:格力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董明珠:围绕着大湾区的发展建设,广东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中心。格力电器目前承担了打造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小家电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的使命。广东企业正在努力打造服务世界的核心技术。日前,格力电器向丹麦企业授权了3项电机核心技术,推动中国技术走向世界。未来,大湾区将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核心技术的示范地,打造出崭新的中国名片。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粤商要拥抱全球变革 打造国际竞争力品牌

粤商肩负更大责任

羊城晚报:如何看待粤商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王传福:改革开放40年来,在广东这片创新创业的土壤上,涌现出一大批引领世界的企业,民营经济非常活跃,持续发展壮大。在广东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浓厚氛围下,粤商逐渐形成了“开拓创新、务实诚信、包容守法、感恩共赢”的粤商精神。

粤商的成功,源于企业家自身努力,更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随着粤商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愈发重大。粤商包括年轻一代的企业家,要继续立足广东,以国际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新一轮全球变革和市场竞争,打造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羊城晚报:怎么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对比亚迪的影响?

王传福:技术是我们的优势。纵观历史上几次变革,当行业发生技术变革时,一定是有技术背景的企业能够处于领导地位。当行业无变革或比较平稳时,更多是管理好的企业处于领导地位。

在技术方面,比亚迪掌握了包括电池、电机、电控、IGBT芯片等核心技术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技术,并将产业链延伸到中小运量轨道交通领域。十几年前,当行业还不看好新能源汽车时,比亚迪就认为新能源车是必然趋势,洞察到IGBT芯片会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这两年,优质的电池和IGBT芯片比较紧俏。而比亚迪的电池和IGBT芯片不仅能自给自足,还与全球同行分享技术成果,实现了从自主创新,走向全面的开放创新。

今年经济大环境下,整个车市都面临较大压力。但我们也应从中看到未来的机遇,积极因素有很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全球共识,在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充满信心。

湾区建设交通先行

羊城晚报:作为粤商代表,您认为该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王传福:建议湾区建设要交通先行,打造“零排放”和“轨道上”的大湾区。我们要吸取全球大城市的“城市病”教训,大湾区建设规划应采取交通适度超前原则,以满足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大湾区城市要大力发展低碳“绿色交通”,建设低碳宜居城市群。大湾区在汽车电动化方面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先发优势,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进程,有助于打造“零排放”的大湾区,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示范。另一方面,建设快捷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是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的必然条件。通过云轨、云巴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把地下、地面、空中全部利用起来,实现与高铁、城市铁路和地铁的“四网合一”,有助于城际间和城市内出行畅通无阻,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

当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粤商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

湾区为企业带来机遇

羊城晚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逐步开展,怎样看其中的发展机遇?

李东生:早在2014年,TCL香港研发中心就在香港科技园落地。TCL香港研发中心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前瞻性技术研发,也是TCL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方面的核心。

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力最强、竞争力最强的一个湾区,因为我们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第一,湾区规模大,周边产业种类非常多,技术基础也很好;第二,大湾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外不单只是经济开放,在很多新开放方式和格局方面都走在前面。现在大湾区战略提出,将促进粤港澳三地更紧密融合。譬如说TCL就聘请了香港大学的任咏华教授作为技术顾问,任咏华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在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和她所在的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签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家在一些基础技术创新方面一起努力,寻求突破。

再者,大湾区将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势必形成科研、创新、人才等聚集效应,将有助于TCL在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储备人才与技术。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型显示、5G等领域将会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TCL有信心能够在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惠州,总投资129亿元的广东省重点项目——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发展如火如荼,一个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园区逐渐显现雏形。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彩电生产基地。

新粤商精神更全球化

羊城晚报:TCL如何应对今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变化?

李东生:过去一年,全球经济格局改变,产业链重构,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们将坚定推进全球领先的经营战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TCL将以效率效益全面领先、产品技术能力赢得下一个春天。建立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有穿越周期的底气。

TCL也加大了全球市场布局力度。在中美贸易摩擦前,TCL越南的工厂和正在建设的印度工厂,就将规划产能做大,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有富余的产能供应到发达国家市场。此外,还将墨西哥工厂产能提高了一倍,除了供应东南亚市场外,我们也在准备供应其他国外市场。

羊城晚报:怎样看待粤商精神的传承?

李东生:我认为,粤商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报国情怀、全球视野。”改革开放以来,粤商在传承“精明肯干”“通达务实”“和气生财”等传统精神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管理文明的因素,孕育出独具岭南特色的新粤商精神。新粤商精神包括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灵活经营的变通思维、实干包容的开放心态、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等。

新粤商精神的内涵更多地体现在现代性、全球化上,吸取世界先进管理模式精华,形成与世界接轨的企业治理结构,产业投资、并购重组、贸易往来遍布全球各地。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