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梅州成功创建粤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奋力书写“绿富美”答卷

2019-11-17 07:08 来源:南方网 马吉池 唐林珍

  11月15日起,梅州拥有了一张新名片——“国家森林城市”。这是粤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作为广东生态发展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地,生态是梅州最大的优势。自2015年6月启动“创森”工作以来,梅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努力建设生态功能区,争当绿色发展引领者,全面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

  4年时间,梅州这片近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4的面积已被森林覆盖,成为广东最绿的地级市之一。“经济与生态齐飞,发展与环境共赢”的良性格局已见雏形,一幅“绿富美”画卷也徐徐打开。

  生态有“颜值” 城乡绿美交融

  “很难想象,5年之前光秃秃的山头,如今草木苍翠,鸟语花香。”这是居住在梅州梅县区称子岌山场旁的村民谢先生的直观感受。

  此前称子岌山场受到附近梅州市明珠冶炼厂排放物的污染,导致周边土壤酸化、林荒山秃、岩石裸露、草木不生。

  “创森”工作启动后,梅州启动称子岌山的生态修复,关闭明珠冶炼厂,切断污染源,并于2014年起对周边区域开展造林绿化。3年6次抚育施肥补苗,成功造林3549亩,如今山场重新披上“绿装”,与山下静静流淌的梅江一道,共同构成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这是“绿满梅州”大行动中生态修复的一个例子。

  绿色行动在持续发力。除了大力开展各类生态修复,梅州还颁布实施了《梅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规划要求以水系、路网绿化为链接,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一体化,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构建绿色生态家园。

  城乡皆绿皆美全面铺开。在城市,梅州见缝插绿,建公园绿地,让城在林中。在乡村,梅州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建森林村庄,让公园下乡。

  目前,梅州8县(市、区)已有森林公园177个,其中包括平远南台山、兴宁神光山、蕉岭镇山及大埔阴那山4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6座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数量全省最多。

  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等形式,目前梅州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9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1%,城镇扩容提质不断升级;乡村绿化也同步推进,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示范村260个,全市村庄绿化率达75.62%,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林下能“掘金” 百姓共享发展

  既要“颜值”,也要产值。在“创森”过程中,梅州指引当地群众挖掘全市1800多万亩森林所蕴藏的巨大财富,让“两山”理论落地生根。

  在梅县、兴宁、平远三县区交界处,种植了两万亩的梅片树,这是当地发展的南药梅片新兴产业。以前这里是煤矿区,周边村民为了生计还得上山砍树。如今,为了追求更好生活,村民又种上了梅片树,荒山重新披上“绿衣”。

  “自家山上有100多亩梅片树,通过企业保价收购,每年能获得约30万元稳定收益。”梅县区水车镇的林农刘火星说,靠着“致富树”,他买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

  “创森”工作开展以来,梅州制定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在挖掘森林资源潜力与活力上做文章,通过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林业合作社等方式,激活林业资源要素市场,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越来越多群众向山进军、耕山致富,迈入了“不砍树也能致富”道路。

  目前,梅州林果、林药、林蜂、林菌等非木质林下经济产业模式越来越丰富,铁皮石斛、金线莲、红豆杉等林下种植也有了新突破,一批油茶、梅片树、竹木、用材林、珍贵树种等示范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2018年,梅州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41.08万亩,产值49亿元,参与农户约12万户,建立林下经济合作组织347个。2018年,农民人均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4217元,占全部收入的1/3。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唐林珍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