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两股冷空气将先后来袭 广东气温下降但降水不至

气象干旱加剧,这些知识你要掌握

2019-11-14 08:28 来源:南方网 黄鸿基 谢庆裕

  南方网讯 13日下午,10月以来最强冷空气的前锋已开始影响广东省西北部山区,三连一阳(指连州、连南、连山、阳山)、乐昌、乳源等地气温降幅最大超过10℃。

  省气象部门预计,今明两天,全省平均气温下降3℃—5℃。16日—17日,全省大部又是晴到多云,气温会回升。在18日前后,新一股中等偏强冷空气将南下,届时全省平均气温下降4℃—7℃。

  然而,纵然降温幅度较大,降水依旧没有“存在感”。根据13日气象干旱监测,大部出现了中等以上气象干旱,粤东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重旱到特旱。

  省气象部门专家表示,9月中旬,广东气象干旱开始露头,自10月下半月以来,大部累计雨量不到5毫米,尤其是进入11月,很多地方滴雨未下。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秋旱已成定局。

  此轮秋冬春连旱或与2003年大旱相似

  “9月以来,台风少、副热带高压强、冷空气强度弱、气温高是造成当前广东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省气象部门专家分析,这种情形,与2003年的气候十分相似。2003年广东台风个数少、影响弱,进而影响秋季降水偏少,导致2003—2004年出现秋冬春季连旱的情景。

  2004年是1963年以来年降水量最少、干旱最严重的一年,当年1月至3月中旬,全省80%以上的县市降水量偏少超过七成,广东四大江河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干旱影响到春耕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粤东地区旱情非常严重,南澳县的水库基本干涸。

  与此相似的是,今年秋季,虽然生成台风较多,但对广东造成直接影响的也不多。如13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今年第26号台风“海鸥”,预计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将略有加强,逐渐向菲律宾吕宋岛靠近,因此“海鸥”对广东陆地无直接影响,自然就难以带来降水。

  气象部门预计,在今冬明春期间,广东抗旱形势仍旧不容乐观。一方面,周边省份的11月及今冬明春雨量都将持续偏少,西江、北江、韩江上游补充水源不多;另一方面,明年春耕春播期间,广东部分地区雨量可能显著偏少。

  其中在11月中下旬,广东预计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降水量仅10—15毫米,偏少两成到四成。

  森林防火灭火形势严峻

  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将带来不少不利影响。

  首先是森林防火灭火形势严峻。近日,广东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发布警报指出,进入11月以来,广东持续高温干旱,降水偏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广东大部分地区仍无明显降雨,继续以晴好天气为主,旱情持续,除深圳、湛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高度危险(四级)外,其余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均为极度危险(五级)。

  省林业局透露,目前广东森林防火工作已进入高度戒备阶段,各森林消防半专业队靠前驻防、严阵以待,全省3万余名护林员全部上岗巡查,在进山路口设立临时检查站,严查火源火种。

  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

  其次,灰霾天气易发频发。我省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今冬明春气候总体温度偏高、天气干燥,大气条件多呈静稳状态,导致污染扩散条件差,加上自然降水偏少,雨水冲刷效应减弱,灰霾天气出现概率增大。

  另外,还会导致江河补水不足,进而可能造成水质变差;影响明年春耕春播生产用水等问题。

  幸好的是,省水利厅专家表示,当前全省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偏多的区域主要在河源、广州、江门等地。若合理调度水库水量,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用水可以得到保障。目前,全省未收到农村饮水困难、农田灌溉区供水不足等灾情。

  省气象部门也表示,若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雷州半岛和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旱情。气象部门将继续密切监测天气形势、旱情的发展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工作。

  ■涨知识

  气象干旱是否等于实际干旱?

  干旱可分为四大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气象干旱也称大气干旱,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气象干旱通常主要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气象干旱最直观的表现是降水量的减少。降水量的减少不仅是气象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是引发其他类型干旱的重要的自然因子。

  而是否出现实际旱情,还与当地的蓄水、供水能力、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则不会形成农业干旱。

  专家提醒,干旱不像台风、暴雨等突然袭来,只要我们及早做好蓄水、补水等措施,科学应对,就能有效防止实际旱情灾情的发生。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黄鸿基 记者 谢庆裕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