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创新引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清远加速土地、信息等要素流动,破解二元结构隔阂

2019-10-29 08:32 来源:南方网 韩玫

  “乡村新闻官”是清远为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作出的尝试。梁素雅 摄

  “我们村的菜心都是喝山泉水长大的,天然无公害。”站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前,打开手机,找到直播软件,念出开场白,对于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水西村村民刘逢明来说,这样的操作流程如今已经轻车熟路。如此生活“常态”,源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乡村新闻官”。

  “乡村新闻官”是近两年清远乡村治理制度创新醒目的一个标签,其背后是清远为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作出的尝试。一年来,清远市委坚持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作为主要抓手,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工作专班,进行实体化运作,着力加强对全市工作的统筹指导。各县(市、区)也参照市的做法,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坚持省市联动、试点先行,积极探索“清远经验”。

  清远大力开展农村改革探索,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承载力。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主战场”,持续深化以“33456”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即积极推动党建、村民自治、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大力推动土地、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大胆探索具有清远特色的体制、产业、乡村、脱贫“四个致富”,组织开展“五个梯度”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在贫困村留下“六个一”(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一个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一个带动农民发展生产的农民合作社、一笔互助发展资金、一个治理有效的机制、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土地整合▶▷土地“化零为整”激发农村动力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安田村,成片的兰花海被喻为当地的“脱贫之花”。通过土地整合,今年,这里的“花经济”将在当地开出一个芬芳四溢的“丰收年”。

  安田村党总支书记陈家满介绍,2015年规模只有10亩,种植5.5万盆的兰花基地,通过土地整合,目前占地面积55亩,数量达15万盆。规模成倍扩大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数倍增长。“今年年底将出售5万盆兰花,按每盆30元,一共可收入150万元,其中纯利润100万元左右。”陈家满说。

  尝到土地整合甜头的安田村计划继续扩大35亩种植规模。“安田村只有1000多亩土地,目前靠租用加分红的方式共整合土地200多亩。”陈家满介绍,其中租金是每亩600元,分红按利润的5%。除了享受分红之外,兰花基地还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直接为当地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

  安田村通过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是清远农村土地整合的缩影。清远于2012年启动农村综合改革,随后又成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改革基础和特色的政策优势,使得清远的农村土地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为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清远先后探索出“整合置换后确权”“确地界到社,确面积到户”等土地整合模式,截至2018年底,全市实现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25.84万亩,取得了承包地由“散”变“整”、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有效抑制了承包地丢荒现象、有力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4方面成效。

  土地“化零为整”后,大大激发了农村要素活力。农村党员干部、乡贤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通过“能人+好人”治社,使农民有了“主心骨”。如今,农业合作社已成为凝聚人心、汇集资金的重要平台。通过激活“人、地、钱”三要素的活力,实施“一村一品”实现产业兴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显著提升。

  精准扶贫▶▷企业把车间设到贫困村

  “从去年3月开始,前前后后培养300多名绣娘学习新瑶绣的绣法,同时也绣了两万多件产品。”连南瑶族自治县“乡村新闻官”张亚男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全国绣娘与客户的网络整合上,通过网络直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刺绣爱好者的订单。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经历了技能提升培训的瑶族“绣娘”就是扶贫与扶技相结合的受益者。当地利用瑶族特有的瑶族刺绣和“广东瑶绣之乡”这一名片,建立瑶绣坊,与有关公司合作,形成了一条“绣房+公司+绣娘”的瑶族刺绣产业链,带动了瑶族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作为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策源地,清远在2013年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建立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自此扮演起为国家扶贫改革经验探路先锋者的角色。

  清远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创新扶贫管理模式、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夯实“双到”基础,解决“扶谁的贫,谁来扶贫”的问题。初步构建起政策保障、产业开发、金融服务、技能培训、社会帮扶、考核激励等六大机制,解决了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问题。

  如今,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热闹起来了:在村里的桑芽菜加工厂门口,村民们从卡车上卸下一袋又一袋鲜菜叶。桑芽菜作为河头村“一村一品”的重点发展产业,去年5月,在广东省委办公厅及碧桂园集团、专业合作社的携手努力下,打造了第一个从小作坊整合的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食品加工厂,全村已经有50多人进入加工厂工作了,他们每年都有4万元以上的收入。这个加工厂还创造200多个流动性岗位,预计为村民带来700万元的收入。

  为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的目标,清远着力推进“造血式”扶贫,包括创造出“扶贫车间”模式,企业把车间设到贫困村,帮助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在实践中把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和乡村资源禀赋有效对接起来,大大激发了农村要素活力,有效挖掘了农村生产潜力,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数字乡村▶▷“乡村新闻官”让乡村变“网红”

  5月,清远市“数字乡村·V村在线”平台发布,平台将以虚拟现实全景技术为每一个村子量身定制VR图像。在平台上,“乡村新闻官”可以直接利用手机、VR设备等,现场向大家介绍农村特色,还可以实现一键下单,快递送货上门。

  清远坚持“科技赋能、文化赋魂”,以互联网手段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隔阂,并进行多种有益探索。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以连江口镇连樟村为试点,采取政学村合作方式,打造集顶层设计、乡村发展空间规划、乡村文化产品设计等为一体的互联网城乡融合智慧平台,进行互联网数字技术帮助农村振兴致富的探索。

  去年8月,清远率先在全国推出首批“乡村新闻官”。采用“科技+文化”的展陈方式,宣传展示乡村,探索帮助广大乡村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隔阂、吸引城市资源注入,从而进一步实现快速脱贫致富和全面振兴的愿景。

  作为乡村振兴的先锋,“乡村新闻官”通过开展“三传一助”,即是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致富,链接媒体平台和电商销售平台,推动绿色发展。自设立“乡村新闻官”后,清远建立了清远优质特色农产品台账,一批原先默默无闻的农产品被挖掘出来,产品知名度及销量大幅提升。

  据清远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清远农产品网络销售额3.2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50%。全市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合作社)电商销售手段普及率达100%。全市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450个,以“农村淘宝”“京东帮”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站(点),可为半径10公里内的农村群众提供网购网销、快递收发、小额贷款等多项服务。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清远各地依托县、镇、村三级社会综合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涉农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服务体系。2018年以来,遍布全市乡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已升级为涉农综合服务平台的“2.0版本”,为农村群众提供党建、就业、法律、社保等更多服务功能。

  数说

  166个

  ◆清远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9个;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5327家,其中示范社国家级14家,省级72家,市级272家;全市已发展家庭农场3377个。

  100%

  ◆清远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7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450个,市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个,全市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合作社)电商销售手段普及率达100%。

  3298户

  ◆清远电子商务产业带动超过3298户贫困户超1.3万名贫困人口,平均每户带动贫困农户年增收3600元以上。

  专家声音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徐祥临:

  清远农村综合改革

  是有效的探索

  破解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重塑城乡关系,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于地方而言,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好落地问题。清远的农村综合改革就是有效的探索。从“三个重心下移”和“三个整合”起步的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内容很丰富,归根到底是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清远市委在原来“三个重心下移”和“三个整合”的基础之上,实施“三个工程”,推进“三个一体化”,推进广清一体化,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使乡村振兴取得了新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 韩玫 通讯员 刘锟良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