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海内外嘉宾“大咖”参加第三届“海丝论坛” 发表精彩观点激发智慧火花

献策湾区建设 助力“海丝”发展

2019-10-23 08:33 来源:南方网 龚春辉 董谦君 王韶江 蒋欣陈

  为什么市场机制在中国比西方(国家)更成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做好对外传播?广东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媒体融合怎样助力国际传播创新?22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大咖”们如约而至,出席在珠海举行的第三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本届论坛更加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更加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加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加聚焦媒体融合发展。智慧在此汇聚,思想在此激荡。嘉宾们纷纷各抒己见,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进一步凝聚了国际共识,促进了共商共建共享。

  大湾区建设助力“海上丝路”交融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中国的成功给世界带来启示

  中国市场机制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有益的,相比其他国家也是好的,一系列重要指标皆有所改善。越开放越能带来有效的市场,越能让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在当前一些老牌市场经济体举步维艰的现实下,中国的成功可以带来一些思考,例如经济发展不能只让小部分人富裕,而应该惠及更多的人,要让年青一代看到希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在新阶段,广东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在构建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应该加快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在此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并在推动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广东在改革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广东在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汇丰管理学院教授樊纲:

  协同工业化助“海丝”国家自我造血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协同工业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分布于非洲、南亚等区域,处在早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亟须向更高层次的工业化迈进。中国与这些国家合作,不仅要共同建设基础设施,而且要特别重视建设工业园区;不仅修路,还要建工厂,让材料和产品在路上“跑起来”,协助当地建立自我造血的发展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工业化也可以迈向更高水平。

  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

  广东是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样板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都是中国复兴的例证,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1.0版本,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则是2.0版本。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大湾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内涵之一。广东是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样板,华为、腾讯等企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成为中国的实验室、全球的实验室,有条件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引领者。

  美国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德龙:

  大湾区建设为媒体交流合作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美国国际日报集团以英文、印尼文、中文等语言发行中国十几个省市的新闻报道,让美国、印尼、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主流社会全面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变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为区域经济建设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也为国际媒体的传播、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广阔机遇。

  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兼联合早报网(中国)主编韩咏红:

  要善用“湾区故事”提升影响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正不断提速,也给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带来商机,但对海外受众来说,其形象仍不够全面立体。如何挖掘“湾区故事”、提升影响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起与普通人的联系,尤其是生活方式上的连接,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受众建立起关联。可以主动“走出去”,与海外商界以及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关系,把大湾区的明星人物、企业的成功故事以及文化品牌带到世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对外传播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齐晔:大湾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需同步推进

  生态环境保护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已超过俄罗斯、韩国等经济体,但如果生态环境做不好,在建设世界级大湾区的征程上难有感召力和说服力。

  澳门凤凰天空出版社社长、澳门文化创意经济协会会长欧阳泽光:

  粤港澳三地需协力提升大湾区国际知名度

  建设一流的湾区,媒体是担当。媒体就像催化剂,可以扩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媒体也是融合剂,有助于促进湾区城市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因此,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媒体应积极贡献智慧,全方位展示大湾区建设的实践与成效。粤港澳三地可联手培育更多传媒人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知名度。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弗雷德里克·威廉·杜·普莱西:

  打造智慧城市群,提供更好生活质量

  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一个超大城市群,未来可以通过智慧城市的形式强化大湾区城市的连接。比如,当越来越多人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不在一起时,以技术手段等更智慧的方式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大湾区可以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引领者。

  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非洲制造倡议国际发展部主任芮婉洁:

  粤港澳大湾区为非洲发展增添动力

  非洲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已有不少大湾区的企业布局非洲市场。目前大湾区的东莞、广州等城市已有一些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益,未来两地协作可以更加紧密。此外,大湾区能助力非洲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不少大湾区企业选择在非洲开办经济区、工业区,包括能源、房地产、物流等项目均被带动起来,为当地创造财富,解决就业机会。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广东省政协海外列席委员吴恒璨拿督:

  讲好中国故事,要变“输出”为“接轨”

  过去,海外华人面对不同的文化时大多遵循“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交流原则,但也容易形成华人小圈子,各自安好却难以融入当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在对外传播上,要主动把“输出”的思维转变成“接轨”,用当地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才能使得文化交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外受众感同身受。

  ENGIE集团高管让·菲利普·雷诺:

  大湾区发展模式值得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新的城市模式发展值得期待的样本。因此大湾区的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等,还应包括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文明发展等方向。如果大湾区能够成功提升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那么它将被世界公认为一个成功的典范。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搭建一个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建设智慧型城市。

  法国诺曼鲁昂孔子商务学院院长张海晏:

  品牌提升可从“前店后厂”到“创新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品牌传播,首先要了解谁是受众。从当下来看,不仅仅是跨国公司,而应该涵盖所有参与知识创新的机构,如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机构甚至政府机构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关创新要素集聚,形成比较利于人才流动、知识流通的环境。此外,大湾区加工制造业是特色之一,发展到目前已具有很强的产业贯通能力,可着力于从“前店后厂”到“创新集群”的品牌提升。

  CNBC亚太区执行总裁艾玛·瑟卡:

  打造独特品牌号召力,改善国际传播实效

  为挖掘更广泛的国际受众、开拓新市场,有些传媒机构通过搭建新平台、打造新产品,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覆盖率。但是,不少国家的媒体市场日趋饱和,致使部分媒体的国际传播实效仍然有限,产品在世界新闻舆论场无法传得远、传得透、传得久。通过与目标受众建立更紧密联系、提供全方位服务体验等方式,打造独树一帜的媒体品牌号召力,是在国际上形成较高能见度的可行路径之一。

  老挝《人民报》总编辑端吉·沙瓦本米:

  加强媒体交流,促进老中关系深入发展

  老挝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一直是老挝传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在当前网络和非正式媒体兴起的背景下,真假新闻并存,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媒体都应进行合作,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比利时欧洲之友地缘政治主任莎达·伊斯兰:

  世界互联互通,需要媒体发挥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中国的多方努力,将欧亚大陆、非洲连接起来日益成为现实。而想要实现有序的互联互通,减少连接秩序混乱,各国不仅要认真开展协调与合作,更要进一步达成共识。这些都依赖媒体更好肩负起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

  “全息融合”,打造新时代国际传播旗舰平台

  在媒介层面,中国媒体要紧跟时代潮流,勇于调用资源投身“全息建设”,活用体制机制实施“全息融合”,优化、巩固文字、图片、视频、电影等旧媒介,试水、探索移动终端、APP、社交媒体、播客、VR/AR、AI、算法、传感器、区块链等新媒介,评估、尝试多媒体、数据新闻、短视频、照片墙、动漫等新方法,以打造新时代国际传播旗舰平台。

  瑞典斯德哥尔摩KTH皇家理工学院教授迈斯·马格努森:

  运用AI技术促进新闻发布模式良性循环

  中国在全球的AI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中国学者在AI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比美国学者更多。掌握海量数据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大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媒体行业和全球新闻分发现状,AI技术未来可能带来变革性影响。而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体可以运用AI技术促进新闻发布模式的良性循环,比如利用大数据去定位和驱动报道内容的生产分发策略,通过不同的媒介载体、内容形式获得最大化传播效果。传统新闻机构需要跟上新技术的浪潮。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杰瓦茨:

  寻找新方式来吸引和服务更多国际受众

  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来说,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来吸引和服务更多国际受众。好在,新的媒体操作方式正在不断涌现,演绎方式和展现场合更多元,功能也更多,这些都有助应对国际舆论场中的不确定性。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科夫:

  让国外受众更加理解“一带一路”内涵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领域非常丰富,还有很大的让国外受众了解的空间。我和中国伙伴,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希望邀请更多国家的媒体朋友参与,交流对某个新闻事件的刊发,探讨如何生产吸引国际受众的新闻产品。这些事要坚持做下去。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城市形象塑造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莫纳什大学教授汤华燊:

  珠海有条件打造创新高地

  珠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质,尤其适合从事科技创新的精英、人才,可以吸引他们来珠海进行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珠海的人才政策,不仅有直接的资金补贴,还有很多关于住房、子女就学等人性化福利。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珠海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相信越来越开放的珠海会吸引更多企业、研究中心在这里落地,继而打造创新高地。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ESADE商学院教授苏傲古:

  以城市交流交往为支点,推动“一带一路”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西班牙与中国的交流日益密切。西班牙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出口欧洲的货物,有40%都在西班牙转运。不仅如此,西班牙还制定了地中海走廊计划、建设高速铁路,努力成为连接中国和中、北欧的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后,大湾区城市发展提速,不仅有先进的科技、金融企业,还拥有众多港口。多种利好叠加下,在可预见的未来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将与西班牙和欧洲产生更紧密的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陆小华:

  大湾区建设重在吸引年轻人

  高端人才重要,年轻人更重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传播有温度与硬度的故事,拓展城市内在感染力与说服力,不断吸引年轻人前来就业、创业。

  英国邓迪大学商学院学者基思·丹尼:

  城市品牌塑造要因地制宜

  Integrated(整合)、Contextualized(因地制宜)、Organic(变化)、New(创新)——这是城市品牌塑造的必要因素。珠海可参照多伦多、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作出长期规划。此外,也要学会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强大的品牌,要加强珠海与该品牌的联系。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传播系副教授、澳门研究中心主任林玉凤:

  挖掘澳珠共同记忆,缔造坚韧情感纽带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应该进一步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而在产业之外,澳珠两地应该加强互动,挖掘两地共同记忆,缔造坚韧的情感纽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

  信息传播要更注重个体的情感和态度

  立足大湾区讲好中国故事,是大湾区对外传播的重点。粤港澳地区的发展极具包容和多元性,我们要在包容和开放当中寻找自己独有的特色。澳珠两地应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寻找双方的“共情之处”;更要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展示更全面、复杂、真实的城市形象,让世界听到大湾区城市的声音。同时,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信息传播要更注重个体的情感、态度。

  意大利拉斯佩齐亚市代表、欧洲雕塑家艾丁·塞纳洛夫:

  建立友城关系,促进两地交流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用动人的笔触建起了中欧之间的无形纽带。今天,中欧两地的交流日益频繁,友好城市关系不断建立。珠海和拉斯佩齐亚最快将于今年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一座连接历史的马可·波罗雕像也将在珠海海滨公园立起,期待两地交流能更加密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董谦君 王韶江 见习记者 蒋欣陈

  统筹:胡良光 高静宁 沈梦怡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