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加勒比海岛上的中文读书声

2019-10-16 09:23 来源:南方网 朱晓枫 洪奕宜 梁涵

库拉索华文学校教室里,挂着一面五星红旗。朱晓枫 摄

柯小玲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打非洲鼓。朱晓枫 摄

  “起立,唱国歌!”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时,在地球另一端的加勒比岛国——库拉索的一所华文学校里,穿着红色校服的孩子们看着教室前的大屏幕,与一万六千多公里外的祖居国人民一起,激动地唱着中国国歌。教室墙壁上,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14年10月,在中国驻威廉斯塔德总领事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等单位共同支持下,库拉索华文学校正式开课。

  一间小小的教室,成为该国华人孩子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在这里,他们一撇一捺,写下端正的方块字;在这里,他们看到日益强大的中国,找到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此,加勒比海上传来了琅琅书声,涛声不止、书声不绝。

  万里相连的血脉情谊

  “我希望他有颗中国心”

  “哇,好漂亮啊!”9月23日,当记者一行来到库拉索华文学校时,这里正在进行一堂特别的中国文化课。授课的柯小玲来自广东茂名,是一名华文支教老师。此时,她身着一套精致的汉服,将《鸟瞰中国》纪录片播放给孩子们观看。

  飞驰的高铁、贵州的“天眼”、酒泉的火箭……孩子们睁大了眼睛,不愿错过屏幕中播放的点滴细节。看到哈尔滨的冰雕,这些从小生活在热带海岛的华人孩子,禁不住齐声发出了赞叹。

  “中国有好多高楼大厦!”“高科技产品很多,高铁很快”……谈起对中国的印象,孩子们争相回答。10岁的郑富斌自豪地说:“中国是我们的祖居国,我们要讲中国话。”

  看到孩子的成长,库拉索华文学校校长黄冠雄十分感慨。要知道,这里的不少孩子,在此前都不会讲普通话。

  库拉索是荷兰王国的自治国,16万人口分布在440多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库拉索华人华侨总会主席容宇庭介绍,目前生活在库拉索的华人华侨约4000人,大多来自广东的江门恩平、台山等地。库拉索官方语言是英语、荷兰语、帕皮门托语,出生于此的华人孩子,大多掌握好几门语言,却不会汉语读写。

  2013年10月,中国在库拉索首府威廉斯塔德设立了总领事馆,库拉索侨领们提出,希望办一间华文学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14年10月,库拉索华文学校正式开课,华文教师由国侨办和广东省侨办选派。自此之后,中华文化带着乡音漂洋过海而来。

  黄冠雄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学校创办时原本只计划招生100多人,没想到竟有240多个孩子来报名,有的学生甚至坐到了讲台边上。“库拉索的华人华侨,都希望孩子能来上学。”华人郑珠玲的儿子就是华文学校的首批学生之一。如今,孩子的中文越来越流利。她说:“有一天,他放学回家,说长城很壮观,以后想回国看看,我很激动。我希望他有颗中国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吟》是13岁的学生甄嘉仪最喜欢的诗词之一,每次朗读,她都投入了饱满的感情,“这首诗写的是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这也是库拉索这个加勒比海岛上,数千华人华侨的“游子吟”。

  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加勒比海岛上掀起“汉服热”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库拉索华文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快闪”:13位身着汉服的华人孩子,在柯小玲的带领下,在威廉斯塔德中心城区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吸引了很多人围观,柯小玲借机向更多人介绍中国和汉服文化。

  黄冠雄介绍,学校有一间教室,由库拉索侨团物业改建而成。课本等教学用具由国侨办与广东省侨办协助提供,教室内一百套桌椅由江门市外侨局支持购买。学生年龄跨度从5岁到29岁,分四个班级,逢周末上课。

  中华文化让华人孩子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在上课之余,柯小玲给有兴趣的孩子教授了汉服文化和礼仪、中国古典舞蹈、中国乐器等。不久前,在库拉索华人华侨举办的中秋国庆晚会上,孩子们的汉服秀和功夫扇子舞惊艳了全场,观看晚会的库拉索政府官员称赞:“了不起的中国功夫!”

  借助一阵阵中华文化热的掀起,华文学校也在无形中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让库拉索人更深入了解华人群体。库拉索经济部长吉赛尔·麦克威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人华侨在推动库拉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库拉索期待与中国在经贸、投资、旅游、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能够实现双赢。

  在广东,还有很多像柯小玲这样热爱传播中华文化的支教老师。自2004年起,广东省向印尼、菲律宾、库拉索、委内瑞拉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华文学校,派出华文老师1005人次,在当地华人华侨创办的学校从事一至两年的教学工作,把中华文化的“种子”撒向四海。

  柯小玲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加勒比小岛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年的支教生涯结束前,她又主动续签了一年。秋季学期开学的这一天,琅琅书声再一次传出窗外,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操场的旗杆上迎风飘扬。

  专访

  中国驻威廉斯塔德代总领事薛山:

  越来越多库拉索人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南方日报:国人对库拉索都比较陌生,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和库拉索在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

  薛山:库拉索与中国相距遥远,库拉索是荷兰王国内的自治国,华侨华人移居库拉索的历史超过100年。近年来,中荷关系快速发展,2013年10月,中国在库拉索首府威廉斯塔德设立了总领事馆后,中国与当地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多。在总领馆积极协调下,2017和2019年春节期间,江苏艺术团、河南艺术团分别来库进行文艺演出,受到当地民众欢迎。2018年底国家汉办向加勒比洲际大学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开办汉语教学。2018年,库拉索图书馆还设立了“广东书屋”。当地掀起了“中国热”,越来越多当地民众开始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总领馆举办活动时准备的介绍中国的书籍都被索取一空,常常有人询问如何在当地学习到中文。

  南方日报:在总领馆成立后不久,就开设了库拉索华文学校?

  薛山:是的。为满足广大侨胞子女学习中文需要,弘扬中华文化,在国侨办、广东省侨办、江门市外事侨务局的大力支持下,库拉索华文学校于2014年10月成立,开学之际就有200多个学生,超出了原本预期。学校不仅教授中文,还有中国历史、地理、音乐等内容,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还积极参加春节、中秋庆祝活动和当地文化活动,以及赴华夏令营活动。国之交往在于民心相通,这些活动对增进中库之间相互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方日报:接下来,总领馆将如何继续推动中库双方进一步的合作?

  薛山:库拉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双方务实合作和人员交流不断增多。目前库拉索与我国在“智慧城市”和太阳能项目上已开展了合作,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当地工商企业界人士赴华考察,洽谈合作,如参加广交会等;不少民众赴华旅游、学习。随着库拉索知名度的提高,不少国内企业家前来经商考察。

  总领馆将继续积极促进双方加深了解,开展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努力推动双方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手记

  一支粉笔,一代传承

  第一次听到库拉索这个国家,很多人的反应都是:在哪儿?

  在地图上,这个国家像米粒一般大小,离中国有几乎半个地球的距离。但在这个加勒比海的小岛上,自2014年10月建校以来,库拉索华文学校在每年开学日和中国国庆日,都会在门口升起一面五星红旗。

  穿着红色校服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皮肤颜色,但有一双同样清澈的眼睛。通过华文学校这个窗口,他们的心与万里之外的中国一起跳动。

  从不会讲普通话,到可以合唱中文歌。这一切改变,源自华文学校的建立,基于华文老师的到来。一支粉笔,写下历史的脉络;琅琅书声,吟诵文化的传承。

  课间,穿着汉服的孩子们排练了扇子舞。库拉索的华人华侨看着闹腾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距离第一批华人来到库拉索,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在库拉索开起了杂货铺、洗衣店、中餐馆,付出了很多汗水才慢慢站稳了脚跟。随着中国的强大,海外华人华侨的腰杆也更加挺直。

  我相信,在一批批广东来的华文教师帮助下,这一代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并能够流畅使用中文、荷兰文、英文的华人孩子,将成为推动中国与库拉索交流交往的新生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洪奕宜 梁涵

  发自库拉索威廉斯塔德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