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山: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

从广东“四小虎”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2019-09-20 08:26 来源:南方网 罗丽娟

  近年来,中山市抓住历史性机遇,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图为中山市城区。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伶仃洋上,连接珠江东、西两岸跨海通道的规划、建设进入新阶段。

  继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广州地铁18号线从中山延伸至珠海段工程方案前期研究》招标公告后,近日,《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书(送审稿)》公示,公布了深中通道项目延伸线——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项目的最新动态。该项目直接连通广州和中山,间接联通深圳,预计施工期到2024年,与深中通道计划完工时间相吻合。

  曾经诞生全国第一个农村“万元户”、第一家中外合作宾馆、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游乐园等改革开放先行样本的中山市,如今正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目标,启动从交通基础设施到产业布局、从创新平台到产城空间重塑的城市能级提升计划,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围绕深中通道谋划推进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中山市正奋力朝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目标迈进。

  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崛起

  “不走回头路”——走进罗三妹山主题公园,赫然可见一块镌刻着5个大字的巨石。

  这是镌刻在改革历史上的铿锵宣言。敢想敢闯的中山人,自板芙镇里溪村探索出“联产到劳”改革先声之后,一路先行先试:威力洗衣机、乐百氏饮料等品牌一炮打响,古镇灯饰、小榄五金等“中山货”畅行天下,“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大放异彩……工业强市中山,一跃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东“四小虎”之一。

  1976年下半年,年仅22岁的广东中山板芙公社里溪村党支部书记林德成带领几个大队长,大胆实行“联产到劳”。自此之后,里溪村面貌为之一新,粮食产量大幅提升。1980年12月和1981年4月,南方日报先后刊登《板芙公社推行田管联产到劳责任制》及《板芙公社实行联产到劳责任制效果显著》两篇报道,向全省推广板芙经验,“广东小岗村”的名誉由此传开。

  距离里溪村50多公里路的小榄镇永宁村,则以另一种突围方式书写了中国乡村经济的改革传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永宁大队工业总产值达到1047万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千万富翁乡”;1986年突破1亿元,摘得全省首个“亿元村”称号。

  “亿元村”的发展史,是中国改革开放长河的一场微观实践,也是中山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侧影。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山市属企业组成了工业发展“十大舰队”,包括威力洗衣机、美怡乐雪糕、中玻马赛克、凯达化工、华捷钢管、千叶风扇等在内的“中山货”畅行天下,名声大噪。

  进入2000年后,凭借“船小好调头”等优势获得迅速发展的中山乡镇企业,成为中山工业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截至2018年,中山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现代产业集群,涌现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健康医药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灯饰光源、红木家具、游艺设备、五金锁具、燃器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从工业立市到创新强市

  2012年3月28日,中山市博览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山“3·28”洽谈会如期举行。当时,康方生物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士夏瑜站在台上签约,或许许多人想象不到,这家由4名海归博士组团创业的公司,后来会成为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一家明星企业。

  两年后,康方生物就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跻身抗体研究领域的翘楚,先后获得20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的项目立项;成立的第3年,拿下20多个专利;2016年3月,康方生物与美国默沙东签署合作协议,后者获得了由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新药AK-107的全球独家开发和推广权。这是第一个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将完全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新药授权给全球排名前五强的制药巨头。

  2019年3月,在“3·28”洽谈会召开之前,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康方生物”)宣布,其旗下子公司康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抗PD-1/CTLA-4双特异抗体新药AK104在中国启动Ib/II期临床试验,首批第一队列患者已经在北京肿瘤医院顺利入组和给药。这项突破意义深远——作为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首款双抗产品,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PD-1/CTLA-4双特异抗体。

  这样的故事,在新时期的中山不断上演。当一批中山企业吹响向现代化大生产进军的号角之时,是创新精神和闯劲在开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中山对接国际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2017年,中山市与伯克利孵化加速器——SkyDeck(天台加速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后者在中山开展“全球创始人计划”,为中山的初创企业提供加入国际加速器机遇,对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同年,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截至2018年,中山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56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9家,总量超过2300家。

  以更宽广视野参与大湾区建设

  在中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馆内,曾经展示过一段影像:一首熟悉的粤语背景音乐《大地恩情》响起,摇晃的镜头里,客运“三脚鸡”、正在建的楼房、自行车等上世纪80年代熟悉的景象不断闪过,镜头前方是一条平坦的水泥路。

  这是一名中山返乡华侨拍摄的视频,记录了他从中山国际酒店出发,坐车一路回到沙溪大庞头村的沿途风光。

  在改革开放发展的燃情岁月里,交通建设为外来资本、技术和市场经济铺上了“快速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山将全市的沙土公路扩宽改建成水泥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区镇镇通水泥路,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七五”期间交通建设先进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山掀起公路建设的新高潮。当时,中山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解决公路网“网大眼疏”的问题。期间,番中公路的建设,打开了中山快速连接省城广州的新局面。

  2016年12月28日,一个将改写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的超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的主体工程开工,未来中山至深圳的车程有望缩至半小时。同一天,在中山北部的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之一的洪奇沥水道右岸,中山黄圃港正式投产,从这里出发2个小时可达广州南沙港。

  2018年12月28日,中山跨市公交迈出新步伐,继与珠海、佛山、江门等城市互通后,首条中山—广州的跨市线路——中980路线正式诞生。如今,从中山城区到广州市,选择公路基本可控制在90分钟以内,乘坐广珠城际轨道最快只需要28分钟。

  从一个河网密布的岭南水乡,到拥有公路、港口、高铁等的立体交通城市,中山正努力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当前,该市大力推进大交通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和“二环十二射”干线公路网。

  迈入新一轮大发展阶段,中山市将以更宽广的发展视野、更具前瞻性的行动、更有创新性的思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时光印记

  中山小榄镇永宁社区:

  全国首个“千万富翁乡”续写新故事

  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内,在永大(中山)有限公司(下称“永大”)的生产车间里,从意大利进口的几台自动分切机仍在不停地高速运转。57岁的林炯枝,在永大办厂之初就在工厂打工,如今已从一名普通的生产工人逐步跻身公司的管理层。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山市小榄镇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立农工商综合经营体制,支持和鼓励劳动致富,一些农户靠个人或全家的埋头苦干,加上懂技术善经营,迅速成为农村致富的“尖子”。全国第一个“千万富翁乡”,就来自小榄镇永宁社区。

  从1979年开始,在“外引内联”的政策引领下,永宁积极动员港澳同胞回乡开办“三来一补”企业,携手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永宁引进外资和生产设备约300多万元,新办了玩具、制衣、五金、尼龙绳等工厂。

  始创于1984年的永大,是小榄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由当时的永宁乡与旅港乡亲麦克贞合资创办。当时,它是中国首家专业生产制造压敏胶粘带的专业公司。如今,永大的产品远销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胶粘带制品行业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获得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等荣誉。

  永大的成立,也随之带动了永宁整个包装行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永宁的中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据永宁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多的时候,永宁规模较大的集体企业有380多家,其中7家产值超亿元。

  1980年,永宁工业产值超1000万元,成为全国闻名的“千万富翁乡”;1986年,永宁工农业总产值达1.1亿元,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元村;1993年,永宁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跨入了“全国十大首富村”行列。

  创新和勤奋的基因,刻在了永宁人的骨子里。1999年,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永宁开始实施集体企业管理体制转型,大刀阔斧把380多家企业“砍”到如今的不到10家。

  数量少了,质量上去了。一些最初的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全自动流水线的大企业,效益和质量得到双提升。在持续稳健发展集体企业的同时,永宁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物业租赁向高产值产业转型,逐步建成建材、纸业、灯饰、汽车、物流等专业市场。如今,配套完善的永宁汽车城聚集了二手汽车交易中心、汽配城、汽车检测中心和汽车驾驶人考场等,将全力打造成中山北部规模最大的汽车营销市场、汽车配件服务和学驾考证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到2017年,永宁的地方生产总值超过90亿元,这个户籍人口为2.9万的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3.19亿元。

  集体企业效益好了,受益最大的是当地居民。永宁社区把集体企业利润投入人居环境建设,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宜居水平迈上新台阶。2018年,中山市开展新农村市级示范村(特色精品村)遴选工作,永宁社区入选。

  近年来,永宁社区着力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兴建停车场、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个曾经在改革开放路上收获无数荣誉的改革闯将,在新时期迎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新命题。

  奋斗者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

  个人成长融入中山城乡发展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十三届全国人大第9期代表学习班的学习。这期学习的主题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让她这个曾经从甘肃农村走出来的基层代表感触尤深。

  1997年春节后不久,22岁的米雪梅揣着借来的400元,独自坐上了开往广州的绿皮火车。那时候,电视上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对她有很强的吸引力。

  她在广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当一名保安。她边干边学,先后在4家企业工作,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并成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

  “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妹’,相信勤劳和奋斗的力量,深刻感受到改革发展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改变。”由农村到城市,米雪梅是城镇化建设的见证者;从外来务工人员到中山人,米雪梅也是中山市城乡发展的受益者。

  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中山走在全省前列。1996年3月,中山市三乡镇外来女子业余学校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专为外来女工群体设立的没有围墙的业余学校,被《中国妇女报》称为全国首家“外来女工业余学校”;2010年8月30日,来自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农村的谢红芬从中山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户口簿,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积分制将户口成功转入中山市的外来务工者。

  这些开全国先河的政策,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看到进城的希望。

  和广东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共同成长,米雪梅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一样,对公共服务均衡化有着最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她更加注重倾听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

  如今,米雪梅更多地往社区、学校里跑,实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诉求和学校建设情况,与政府部门探讨如何应对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超过户籍人员子女等问题。据统计,中山市2018—2019学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比达58.5%,远超户籍人员子女。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中山2018年启动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工程共40所。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通讯员 曾毅峰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