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将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活化内迁高等院校旧址,深化大湾区教育合作

2019-09-12 08:14 来源:南方网 黄叙浩

  近日,“华南学子永感师恩”主题活动在韶关乐昌坪石镇三星坪村举办。活动中,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及韶关当地的师生,共同追忆了抗战时期广东乃至港澳地区多所院校内迁办学的历史。

  三星坪村是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的所在地。就在前几天,“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在乐昌市坪石镇正式挂牌。广东省“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们在坪石老街、三星坪村、武阳司村等地,为多处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各学校办学旧址进行环境清理、标识系统完善、纪念柱选点及挂牌布展等工作。

  这是广东省活化内迁高等院校旧址、谋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更深度合作工作中的关键一步。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有关专家表示,未来乐昌坪石、连州东陂等地将相互呼应,打造影响力深远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这也将成为未来共建“人文湾区”、继续深化大湾区教育合作的历史机缘与全新契机。

  “大师小筑”活化教育遗址

  韶关乐昌坪石镇曾是西京古道湘粤对接的第一站,素有“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之称。踏上坪石老街,身处一片居民楼包围中的广同会馆并不十分起眼。很难想象,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曾在这里建校办学。70年前战火纷飞中,这些偏远的粤北村落里一度响起过朗朗读书声。

  以坪石地区为中心的粤北乐昌等地,保留着抗战时期华南乃至港澳院校内迁办学的一批历史遗址。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曾宪川介绍,今年早些时候,“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及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多位教授,在西京古道乐昌段进行古驿道保护活化考察工作时,重新发现了这片具有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遗址。

  在随后近三个月时间里,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南粤古驿道网联合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参与实地调研发掘,不仅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们对研学基地历史进行深度考证,也对研学基地的活化设计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建设实践。

  “‘三师’专业志愿者们通过‘大师小筑’活动,发挥个人所长,加快这座宝贵的教育遗址的保护、设计、活化,助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曾宪川说。

  挂牌活动当天,志愿者们还根据办学旧址的分布特点进行纪念柱选点,未来各办学旧址附近码头将立起纪念柱,以此缅怀当年华南及港澳地区高校师生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钻研拼搏的精神。纪念柱由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各届学子捐资建造,每个纪念柱都印刻有对应院校的图像史料,包括学院标志、校歌校训等。

  融合古驿道的历史风貌

  除了乐昌坪石,清远连州等地曾是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等院校办学的旧址。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带动下,这一系列办学旧址将串珠成链、成片得到保护活化。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这批在粤北办学的院校吸纳了不少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在香港、澳门的培正、培道中学官网上,仍记载着从广州迁至坪石办学的历史;出生于香港的中科院院士黄本立从香港几经辗转到达坪石后,就入读了培正培道联合中学。

  在加快活化这一批高等院校遗址遗迹工作过程中,岭南地区教育文化发展脉络正变得更加清晰。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构建人文湾区、打造历史文化游径的大背景下,这段尘封已久的宝贵历史将成为推动大湾区深化教育合作的历史机缘与良好契机。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有关部门及科研人员对粤北地区独特地理环境、丰富自然资源的更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粤北地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打造‘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后花园’。”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不仅要寻找、挖掘当年的办学旧址,追忆华南教育的摇篮与圣地,同时要考虑依托古驿道、老坪石的历史与风貌,复原其城乡肌理,把华南教育和古驿道这两条历史轨迹融合在一起。”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俞军说。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通讯员 陈别 蹇登亮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