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老城焕生机 发展显活力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2019-09-12 07:57 来源:南方网 陈思勤 傅鹏 宾红霞

  东边,总投资达460亿元的我国首条高世代OLED面板线——LG Display广州OLED项目正式投产,实体经济的脊梁依旧坚挺。

  西边,永庆坊游人如织。粤港澳大湾区同宗同源的文化根脉深入人心,老城市焕发着新活力。

  南边,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刚刚落子,其将布局大院、大所、大科学装置,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未来。

  北边,从化生态设计小镇产业集群已初见成效,铺就了绿色湾区的“底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向海而兴的千年商都,到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用她的气质与魄力呈现了中国与世界碰撞融合的生动实践,形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而开放的气息:

  无数中国企业在广交会上接受市场的启蒙和磨砺,全球市场第一次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巨大潜力;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广州,如今35周岁的广州开发区持续不断释放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活力;广州东进南拓一路向海,南沙作为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将广州推向了珠江入海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新时代谋新篇布新局,广州已大步踏上新征程。“千年商都”的商贸底蕴与扎实的实体经济优势、国际大都市特有的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性,将让广州真正担当起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时代使命。

  “双轴”辉映

  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飞机进入广州上空,透过层层云雾,可以窥见或是细长或是舒展的高耸建筑群。楼群,是广州文化经济社会繁荣的强力展示。但广州的高楼,始于身高,却不止于此。

  1968年,楼高86.51米、共27层的广州宾馆成为广州第一高楼,成为传统中轴线上,继南朝始建六榕塔、明代始建5层楼后新的地标。70年代开始,城市向东发展,新的最高楼——32层的白云宾馆在环市路上崛起。90年代,被老广称为“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继续成为高楼迁移的典型注脚。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在1987年迎来关键节点。六运会的举行带动了天河新城区的迅速发展。从1997年总高度391米的中信广场建成,到600米的广州塔、432米的西塔再到2016年530米的东塔正式投入使用,“广州高度”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刷新了4次。

  高耸入云的广州塔引领着新中轴线上的建筑群落,相对而立的东塔和西塔,犹如广州的新门户,花城广场则成为新的城市会客厅。这些都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应有的气象万千。

  可以说,每一次地标高楼的崛起,均带动城市发展重心的迁移。

  北起越秀山,经过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海珠广场,南抵珠江边,一条近3公里长的城市传统中轴线,见证了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变迁。

  北起燕岭公园,贯穿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小蛮腰,南至海心沙,全长12公里的城市新中轴线,不仅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的日新月异,更彰显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

  如今,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天河CBD已成为华南地区总部经济和金融、科技、商务等高端产业高度集聚区,吸引了201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用脚投票”,造就了62栋“亿元楼”。

  2018年,天河CBD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2.54亿元。也就是说,每1平方公里就创造了265.2亿元的财富。

  新中轴线崛起的同时,老中轴线也不断焕发新活力。

  白天,百年历史的永庆坊成为热门“打卡点”。看一场粤剧寻找乡愁,品一杯“网红”饮品体验都市生活,游客在这里可实现在传统与时尚之间“穿越”。目前,广州251个在建旧改项目面积总和将超过5个珠江新城,更多的城市空间正被重新激活。

  夜晚,北京路被列为广州“夜间经济”消费新地标。历经2000多年,北京路至今日均人流量仍达15万—20万人次。

  高楼向上,广州向前。新的梦想,正在这座城市徐徐展开。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平台相继崛起。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培育做强6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抢抓石墨烯、太赫兹等未来产业先机,广州正借力粤港澳大湾区东风,为世界创造新机遇,不断汇聚着全球高端资源。

  “双轴”交相辉映,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9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8万亿元,GDP年均增长率达13.78%。

  向海而兴

  加速迈向国际大都市

  向海而进,广州人从未停止对外开放的脚步。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2000多年前,广州就在一片帆影桨声中叩开了世界的大门。从明清“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到1984年设立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前沿窗口,广州依靠祖国广袤大地,成为与各国贸易往来的窗口,成就了其“千年商都”的美誉。

  “开放是什么样,到这一看就知。”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霍英东这样评价广州。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多个“第一”见证了广州的发展:价格改革在这里率先“破冰”、率先倡导商品经济、开创中国酒店业引进外资的先河、制定全国最早的开发区条例、全国首创“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

  改革基因融入城市的血液,成为广州打造全球最佳投资地和企业发展地的基石。

  今年上半年,全市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65个,占全市合同外资近七成。实际投资超5000万美元的有15个,占全市实际外资的近八成。

  “每次走过科韵路,都会感到这里到处是网易发展的印记。”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丁磊曾感慨广州的开放包容给了他发展的机会,“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

  数据统计,70年来,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21元增长至155491元,增长了1284倍。

  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余龙看来,从古至今,贸易形式不断变化,但贸易精神中“开放”的基因没有改变。“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是开放的血脉使广州成为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广州“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这是对广州更高的定位和期许,更是省会城市的使命所在。聚焦自身,广州必须进一步向开放要动力、要活力、要空间。

  “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及外资股比、降低港资澳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随着《关于广州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对于广州利用外资、集聚金融资源,促进金融改革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顺利起步、广州对港澳服务贸易分别增长41.3%和98.3%、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取得实质进展、广佛同城化迈出坚实步伐……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城市地位逐步凸显。

  目前,广州已认可港澳16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注册建筑师、房地产估价师等6项建筑领域职业资格与香港互认。

  新时代背景下的广州,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世界“显示度”。

  科创引领

  赋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7岁的香港青年吴嘉惠没想到,自己在广州创办的Timetable众创空间开业仅3个月就被一租而空。凭借清新前卫的设计、口感细腻的咖啡,Timetable成为“大众点评”上拥有超高人气的“网红打卡地”。令吴嘉惠更没想到的是,这里还为更多港澳青年打开了一扇创业之门。

  Timetable众创空间是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4家创业基地之一。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部部长陈经湛告诉记者,迄今已协助65家港澳青年企业注册落户并投入运营,为港澳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导师辅导、企业孵化、工商注册、创业配套、法律法规咨询、税务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到广州创业,一系列创新创业基地和众创平台正加速落地。8月28日,香港青联广州创新创业基地、广州科学城(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部落正式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正式揭牌。

  他们“小而精”,带来全新的技术、理念、资本,与现有的国际巨头、本土创新企业,共同构成了广州层次分明、充满生机的“创新雨林”。

  现在的广州东部,从国际生物岛往北,经广州科学城,到中新广州知识城,一条跨国公司、领军企业、技术精英云集的高端产业轴线日益明晰。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说:“一条清晰的大湾区高端产业轴带,在广州东部崛起,让科创走廊的血脉更为通畅。”

  今年4月2日,横跨珠江两岸的南沙大桥正式开通。未来3—5年,随着更多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南沙将构建起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环绕在南沙大桥周边的,是广州南站、宝安机场这样的交通枢纽,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这样的现代经济载体,以及广州大学城、深圳云计算中心、东莞散裂中子源等重要的创新载体。

  今年以来,广州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为主轴,优化“三城一区十三节点”空间布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中科院共建南沙科学城,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等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方案,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科创企业超过20万家。

  就在8月29日,第三批3家广东省实验室启动建设,其中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由广州参与建设。目前,全省10家省实验室,广州参与建设的有4家。

  据了解,第三批省实验室的建设模式颇具创新。如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采用“核心+网络”的模式组建,由广州市承建核心实验室,在深圳、茂名、肇庆、云浮市设立分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结合优势产业及创新资源分布,按“两点布局”模式由广州、深圳联合共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作用不仅在于向外拓展发展空间,也在于向内带动其他城市发展。

  8月28日,《湾区极点·广佛融合先导区前期研究报告》开始招标。该报告透露,在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佛两市初步商定围绕广州南站,整合广州南站、荔湾海龙片区、佛山三龙湾等平台,选址共建广佛融合先导区,总面积合计372平方公里。

  广州还将推动更高质量广清一体化,深化与东莞、中山等兄弟城市战略合作,引领珠江东西两岸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为粤东粤西粤北城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

  奋斗者说

  广州地铁建设事业总部、5/7号线工程建设管理部副总监黄文新:

  一条线到一张网 改变着一座城

  广州地铁13号线裕丰围站一条马路之隔,7号线二期裕丰围站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作业。未来7号线二期将在这里实现与13号线的换乘。

  这是广州地铁建设事业总部、5/7号线工程建设管理部副总监黄文新目前参与建设管理的地铁线路的施工现场。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回想起过去25年参与广州地铁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岁月,黄文新感慨时光飞逝,不禁心潮澎湃。

  1994年3月,黄文新正式参与到地铁1号线的建设当中。“当时主要负责地铁防水、主体结构和部分工程的质量管理。地下工程防水要求比较高,虽然首段开通只有5个车站,一共才5.4公里,但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全新的考验。”黄文新说。

  因为是首条地铁,经验欠缺。当时黄文新和其他建设者只好一边建设一边摸索。“当时国内还没有盾构机,我们就从日本购买了盾构机,由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操作,通过自学逐渐打破技术的壁垒。”

  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正式实现“0的突破”。“虽然首段地铁是观光试运营,还不算正式运营,但是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几乎全城市民都在欢庆。”地铁开通首日,黄文新带着家人一起试乘,当时激动的心情至今难忘。

  加入广州地铁后,黄文新先后参与了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一期、8号线、9号线等线路的建设管理工作。

  日前,广州地铁线网图新增了21号线(员村—镇龙西)和8号线北延段线路信息。这也意味着广州地铁里程即将突破500公里。从1997年广州地铁1号线首段开通至今,从0到500公里,广州地铁仅用了22年时间。预计到2023年,广州地铁总开通里程将突破800公里,串联起更多区域与周边城市。

  时光印记

  广州白天鹅宾馆:

  “四门大开”迎宾客 敢为人先领潮流

  珠江三段水道的交汇处,江面最宽的一段叫做“白鹅潭”。岸边,白天鹅宾馆矗立在这里,与宽阔浩淼、烟波荡漾的珠江水相得益彰。作为中外合作建成内地首个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伴随改革开放而生,其从筹划建设到开业运营,多项改革开创行业风气之先,在时代潮流中展翅而飞。

  回顾历史,白天鹅宾馆的建设并非如今建设一座设施先进的酒店那么简单。

  1957年广交会创办后,来宾的住宿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住宿难的问题,广州决心率先发展酒店业促引资。在此背景下,白天鹅宾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当时,白天鹅宾馆建设的资金及合作体制问题就引发讨论。“白天鹅宾馆项目动工后体制一直没明确,直到1982年才定下的合作经营,此前霍英东先生是想直接建好捐赠给国家,最终还是决定共同合作建设并经营管理。”白天鹅宾馆第二任总经理杨小鹏回忆道。

  1983年2月6日,白天鹅宾馆在广州沙面建成开业,成为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当时,国内涉外酒店都是“闲人莫进”,白天鹅宾馆一开业便“四门大开”。

  “这一做法在当时是石破天惊。”杨小鹏说,实行“四门大开”后,宾馆每天都人满为患,“第一天就用去了400卷高级厕纸,酒店大堂地毯下每天扫出两大碗尘土。”

  白天鹅宾馆开业后当年便实现盈利,成功带动大批外资进入广州。“四门大开”的做法,此后也被全国同行效仿,成为行业常态。此外,推进物资物价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举措,也让白天鹅宾馆多次开行业风气之先,成就了后来其在中国酒店业发展史上的10余个“第一”。2003年,白天鹅宾馆中外合作期满,资产归广东省政府所有。

  2011年,白天鹅宾馆与时俱进、进行升级改造,以全面提升宾馆居住环境和设备设施,作为广州白天鹅宾馆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所涉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2015年,白天鹅宾馆正式复业、对外迎客。此次改造白天鹅宾馆依然保留了“故乡水”和“濯月亭”,同时客房从843间调整为520间,智能化、环保化的管理手段被运用在酒店管理中。

  近期,白天鹅宾馆还与广州电信共同签订共建5G智慧酒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广州重要回忆的白天鹅宾馆,还将在广州未来的发展中与这座城市创造更多的共同记忆。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傅鹏 宾红霞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