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80后”“90后”:中国制造的新生力军

2019-08-23 08:41 来源:南方网 熊程 叶洁纯 林东云 王谦

  8月22日,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正式公布。小米集团凭借1749亿元的营收,位列榜单第53位。这家成立至今仅9年、自称是“新物种”的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岁。

  年轻人在企业当主角,也开始在制造业中挑大梁。从名校毕业的技术领头人和在全球知名制造企业中工作过的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决策层,正带领着年轻的技术工人成为中国制造业新的中坚力量。

  在佛山,第一代与第二代企业家的交接正在大规模进行。格兰仕、新明珠、蒙娜丽莎,这些知名企业的创始人越来越多的走向幕后,一场父与子的接力让新生代企业家不断走向台前。在传承父辈经营理念的同时,他们对于产品和制造的理解也更具“现代化思维”。

  与父辈洗脚上田创立简易工厂、从零开始不同的是,这些“80后”“90后”的接班人或创业者普遍受过更高的教育、接受过更专业的培训,他们在更高技术起点和资本积累的现代化工厂里开始了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

年轻人正在企业唱主角,也在中国制造中挑大梁。图为柔宇科技的年轻技术人员。朱洪波 摄

  品质传承

  父与子的新接力赛

  8月11日,央视《对话》栏目“中国产业地标”系列节目首站走进佛山。台上,中国家电业老、中、青三代人同台共论家电业的“中年困惑”。其中,万和电气总裁卢宇聪正是少壮派代表。

  这位生于1979年的“创二代”,3年前刚刚从父辈手上接棒。2015年底,66岁的卢础其退居二线,将万和电气董事长的位置交给徒弟叶远璋。同时,被视为接班人的卢宇聪正式接任公司总裁一职。这标志着万和第一代创业者逐步退居幕后,第二代开始走到台前。

  半年后,就在公司刚顺利完成新旧交替之时,万和举行2016年质量大会提出质量强企的战略。会上,卢础其、叶远璋、卢宇聪、卢楚鹏等老、中、青三代高管及各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约300余人共同出席这次会议。执掌万和的“老帅”和“少帅”在现场发言时共同提到要造精品的“匠心”。

  这是一场父与子的交接,更是中国制造业创一代与创二代企业家质造传承的缩影。

  两代人之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传承的是对于高品质的追求。卢础其坦言,自创业以来,万和一直秉承着工匠精神的基因,在产品创新及品质的追求上精益求精。而卢宇聪则认为,当前的消费趋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革,追求精品成为诸多消费者的共识。万和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就要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创新的是两代企业家的差异。相比“50后”“60后”等企业家大多是洗脚上田,以卢宇聪为代表的创二代普遍拥有高学历。不一样的成长背景,也让他们在追求品质展现出不同的做法。

  生于1949年的卢础其对于品质更多是一种意识的“觉醒”。早在2000年前后,就在万和进入高速发展之时,敏锐的卢础其提出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当年,万和便引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大力提升质量管理、自主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市场环境的特点。第一代企业家的财富积累大多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稀缺经济,经济高速发展之时,企业对于品质的追求并不敏感。

  但到了新生代企业家接棒时,特别是这群拥有高学历的少帅掌舵时,他们大多已充分认识到市场对于品质的追求,且善于链接新技术。

  在卢宇聪的主导下,万和成立技术质量管理中心强化品质管理,发力智能制造提高生产稳定性,与德国博世集团合作对标先进,在坚守父辈留下来的品质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一批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80后”“90后”企业家更是如此。

  生于1983年的刘自鸿是一位海归博士。2012年,他带着研究的成果回国创业,在深圳创立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这位技术出身的领头人,正在带领企业以新的技术路线寻求品质的提升。在他看来,技术路线的不同使得整个设备投资成本要小很多,工艺路线简化了,这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价值。

  “95后”的格兰仕第三代接班人梁惠强,今年首度以正式身份亮相格兰仕“328年会”。他的爷爷、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曾经提出“做500强不如做500年”的理念,格兰仕也以一流的品质成为了“世界微波炉大王”。梁惠强对此十分坚持,“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条核心思想都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当中,永远都不会改变。”

  品质中坚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作为华讯方舟集团(以下简称“华讯方舟”)的创始人,学工商管理出身的吴光胜在2010年遇到NASA的科学家后,决定进军生僻的太赫兹领域。那一年,国内三大运营商手中的3G牌照还未捂热。

  在1981年出生的集团副总裁骆睿眼中,比他大两岁的吴光胜是一个“仰望星空者”。

  2006年,骆睿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华为,后来在通信行业的多家企业担任过创始人、高管。以骆睿为代表,这家企业正以创新推动企业的品质升级。而主力军正是一群“80后”“90后”的高端人才。

  作为“80后”,骆睿明白年轻人的行为方式。他觉得,把他们吸引过来并且用好非常难,“大多数有本事有能力的人都是有个性的。”

  品质革命是一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革命。正如吴光胜与年轻的高级人才一样,企业老板的“仰望星空”要真正与“脚踏实地”连接起来,离不开同样有理想的高级管理者、高学历人才。

  10年前,27岁的宋科明获得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后来到佛山,加入了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从博士后开始,宋科明推动企业在行业率先解决了PVC产品无铅化等难题,并逐渐跃升至集团副总裁位置。

  在品质提升上,宋科明的关注点一直都是技术。在华力创通,他注意到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较高,关注企业的人力成本;在京东方,他希望了解企业在技术方面的规划;在双星,他关注企业从轮胎生产向智能装备领域跨界的变革过程。

  这些善于学习、快速成长的品质中坚背后,一批中国制造业在过去数十年沉淀下来的力量正为他们赋能。如果说年轻人在创新上更有潜力,“60后”“70后”们在品质理念和战略方向上有着更深的根基,而且冲劲不输年轻人。

  在优必选这家以“80后”“90后”员工为主的新生机器人企业,管理层中有不少前辈,向年轻人传承着智慧。曾在美国的丰田、福特工作,也曾在富士康等国内电子企业有过多年经验的高级副总裁鲍益新正是其中一人。“这里可能是我职场的最后一站。”鲍益新将在优必选全力以赴。

  华兴玻璃的“80后”质量总监曾雪琴刚刚入职公司时,只是质检岗位上的普通一员。在负责海天调味瓶、李锦记调味瓶等品牌客户的产品检验工作时,她的机台连续3年实现了客户的零投诉与零退货。2009年,她升任华兴玻璃首任质量总监,负责整个集团的产品质量监控及把关工作至今。

  从统一质检标准开始,曾雪琴推动公司各个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这成为了华兴玻璃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如果没有标准化的前提,信息化不仅代替不了人工管理,而且会更乱;上完信息化之后,还要达到智能化。”曾雪琴说。

  10多年前,华兴玻璃收获第一张白酒玻璃瓶订单后,生产出来的个别瓶身存在瑕疵,创始人李深华当即决定把数百万个玻璃瓶全部当废品砸碎——共计成本100多万元。但现在华兴再也不用砸瓶子了,因为有一批新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作支撑。

  品质“战士”

  让员工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两年前,美的成功并购德国库卡,引发关注。几个月后,位于长沙的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德国老牌医药装备企业Romaco。此后,楚天科技开始派遣一线员工到Romaco集团培训。

  7月30日晚,楚天科技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几名从Romaco公司培训归来的“80后”楚天工匠正向同事分享学习心得。

  “楚天工匠”刘志华和另外5名同事去年被派往Romaco集团在意大利的公司两个月。出国前,他在长沙市2018年装配钳工竞赛中获得了第二名,技术实力得到了同行认可。

  但在Romaco,刘志华把一个零件修完毛刺后交给海外同事,对方一看马上就做了一个“NO”的示意,还卷起袖子把零件往自己手臂上刮了刮,表示仍然有毛刺。在国内,对待这种不合格产品的通行做法是用机械再次打磨,但在Romaco,工人们选择手工修磨。这些观察与比较,让刘志华深受震撼。

  周其仁认为,品质革命的战争中有主帅、军官,但最广大的参与者是一线的战士。他说,“品质革命的战士不是一呼就有人来的,要培养熟练工,有品质意识的熟练工是稀缺当中的稀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在与Romaco集团的对标、反思和交流中,楚天科技把工匠精神贯注到了从董事长到车间一线的所有成员身上。两年多来,曾被派往Romaco集团进行培训的楚天一线工人已经超过50人。而每个人回国后,都会在楚天大剧院进行激情澎湃的演讲分享,大部分公司员工都参与过这样的交流。

  不只是装备制造业的楚天科技需要年轻的工匠,“新物种”小米科技也需要。员工总数超过2万人的小米,员工平均年龄仅28岁。

  这家企业打出了“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口号。在极致的最高5%利润率控制下,还要做到产品的“感动人心”,这是一场可以颠覆许多行业的品质革命。小米期待,在工作的压力和日常工作排满时,年轻人能进步得会更快一些。

  无论在楚天、小米,还是柔宇、优必选,任何高新科技最后都要依靠这些一线的“战士”落地。周其仁认为,这也正是佛山的机会。

  2017年开始,佛山高规格进行了大城工匠评选和表彰,盛路通信技术中心总经理陈志兴、欧神诺陶瓷电工高级工程师李天成、伊之密注塑机品管部整机检验组组长蒋振发等一批“80后”“90后”入围。他们所在的企业,都是以高品质产品在市场上立足的典型佛山企业,有华为一级供应商、有大众知名品牌、有行业“隐形冠军”。

  历史上,佛山作为四大名镇之一,是手工业的中心。包括黄飞鸿在内的佛山历史名人,大多都有一门技术立身。随着一批“80后”“90后”工匠脱颖而出,对工匠的尊重正在重新回到文化的中心。

  ■佛山案例

  承安铜业如何再造“隐形冠军”:复制百亿颗铜球里的“品质密码”

  一天之内参加两场创业大赛路演,似乎不像是一个企业接班人的事,但这对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下称“承安铜业”)总经理周建新并不意外。8月16日,周建新带着承安铜业的“小号”广东德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参加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创客广东”大赛的区域比赛,并同时出线。

  承安铜业是PCB线路板磷铜阳极领域的“隐形冠军”。磷铜阳极的质量对线路板十分关键,如在汽车上有数块线路板,电路板的铜材不好就会造成导电不良,引起刹车不灵、安全气囊弹不出来等隐患。目前,全球生产这一产品的主要企业不过10家左右,承安铜业在其中发挥领军作用、占据全球市场1/3份额。

  上世纪90年代初,欧美一直占据磷铜阳极产业的主导地位。承安铜业是国内最早生产磷铜阳极的企业,彼时国内磷铜阳极生产一片空白,工艺检测、设备安装都是难关。承安铜业引入资金、购买海外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吸收技术,自主攻关促使国内第一批磷铜阳极面世。同期,中国电子产业开始飞速成长,市场需求也推动了承安铜业的发展。

  “做一颗合格的磷铜球简单,但多年来,承安铜业已出品近100亿颗铜球,品质稳定,不曾失误,这并非易事。”周建新说。

  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在占据全世界1/3市场份额之后,还要怎样提升?由父辈在磷铜阳极领域开创的成功,让周建新倍感压力。2017年,周建新担任公司总经理之后,决定改变单一工厂、单一行业、单一产品的现状,向PCB环保、材料等领域拓展。周建新首先成立了面向PCB蚀刻液回收处理领域的德同环保,并在半年内完成了量化生产、技术升级、业务大幅拓展的三级跳。

  正如承安铜业踏准了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节拍一样,德同环保也赶上了中国环保产业的机遇。随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德同环保一直保持着“满单”的状态。与此同时,众多社会资本也在切入这一领域,让德同环保面临着“牺牲质量抢市场”还是“牺牲短期利益抓质量”的选择。

  周建新选择了牺牲发展速度。从去年9月开始,已经暂缓开发省外客户,今年4月开始暂时不主动接触新客户。公司以服务现有客户需求为主,大力发展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公司员工数量差不多每个季度都双倍增长。

  “我个人非常痛苦,因为订单很多,但坦白说还是亏损状态。”周建新相信,坚持品质,未来德同环保将成为新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佛山笔记

  企业家要有“企图心”

  这种无穷的力量,我估计其他的企业家都是一样的,骨子里可能就有一种说也说不清的使命感,一种对事业的热爱,一个中国人也能做出世界品牌的骨子里的精神。我很小的时候想,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可以做出那么好的瓷砖,难道中国人不可以吗?我相信我们现在也可以做到。我们在心里面都具备这种“企图心”,每个企业家可能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位。

  ——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常务副总裁叶永楷

  品质革命要找到自己的路

  我们从佛山出发。以全球为视野,既走向国内标杆企业的发展一线,也走向世界品质强国的智造前沿。我们要对标别人,我们更要认识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适合佛山的品质之路,突围之路。在柔宇科技,周其仁教授提出了“看到了造”和“想到了造”两种模式。中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属于“看到了造”的,而柔宇科技,是“想到了造”某个概念、之前没有人做过,然后开始研究,再开始制造的。

  ——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新

  工匠精神有三个层次

  现在强调工匠精神,工匠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熟能生巧,大家都是计件工资,你一个小时做10个就比别人做8个多出两成。第二个是钻研,在这个基础上钻研,通过新的工具改变新的方法提升,来提升效率。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工匠。再高层次,是把过程中的所有实践经验变成体系,让这个体系里面所有人成为工匠,放之四海而皆准。佛山未来可能在这方面会有作为,依托体系和理论,让体系里都成工匠。

  ——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佛山大城工匠李白千

  ■其仁夜话

  品质革命需要怎样的“战士”?

  周其仁

周其仁带着数十位佛山企业家调研楚天科技。李嘉欣 摄

  企业派大批一线员工到德国去学习,这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楚天科技的老总就愿意在一线员工身上下功夫。不管他的做法是否成功,对中国制造业都是挺大的贡献。楚天科技对蓝领员工的管理,值得佛山企业好好学。

  不重视员工的老板都不是一流老板。制造业是由谁来制造的?制造业所有的产品都是从员工手里出去的,如果产品品质不够好,就说明队伍不够好。

  佛山到了要重视产业工人的时候了,因为孔雀已经开始往回飞。企业除非有能力全部用上机器人,如果做不到,就必须学会怎样把机器、设备和人组合到一起。

  企业培训有一个难点——参加培训的人有可能会离开企业。我们此前在佛山嘉腾机器人做调研时,公司负责人讲到,他们跟德国企业对标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德国工人平均在公司就业20年,而嘉腾机器人的工人是平均不到2年。我们企业的很多习惯、传承,都是只写在墙上。最后产品质量差,是这种状况的一个物化。

  嘉腾机器人最后被逼出一个办法,只要工人坚持“连续在企业就业3年”,就可以获得一个奖励。增加员工的连续性,这是一个办法,因为没有连续性,员工没有持续地给一个公司工作,企业就休想有稳定的批量的好产品。将来,佛山企业一定要比拼这个指标。

  员工的问题解决不了,制造业的品质革命就无法进行。品质革命的战士不是一呼就有人来的,要培养熟练工。有品质意识的熟练工是稀缺资源当中的稀缺资源,这个变量是品质革命的要害。

  中国工业到了现在这个拐点,要主动引进一些带有约束性的较为严格的制度、纪律和习惯。民营企业如何能够在企业管理当中增强约束性、纪律性,这是一门学问。工业就是要讲纪律,要守规矩。工业里面人的行为不是自发形成的,不像农业里,比如在田地里作业,多一步、少一步、快一点、慢一点都可以。农业和工业的差别就在这里,如果企业里个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品质革命就不可能成功。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熊程 叶洁纯 林东云 王谦

  编辑统筹:胡素青

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