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到2020年,大湾区内地新型研发机构力争达到两百家

2019-07-06 06:57 来源:南方网 彭琳 王彪 王佳欣

  大湾区内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华为、大疆创新等源头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图为在2019世界无人机大会上表演的无人机。全媒体记者 鲁力 摄

  关键词

  创新

  深圳福田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一场湾区科技人才招聘会正在进行;香港科技园,由香港高校团队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的5G自动驾驶车正在路段测试;澳邦药厂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蔡健华频繁往返珠海横琴与澳门两地,他所在公司今年4月入驻了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这些湾区创客的故事,只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数据显示,当前湾区内有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7月5日,广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分“三步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随着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加速流动,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加快形成。

  从源头抓起▶▷

  打造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到2020年,力争大湾区内地实现R&D占GDP比重达到2.8%

  就在几天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19年“50家聪明的公司”榜单,包括华为、腾讯、优必选等在内的多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榜上有名。

  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表示,过去三十年,华为主要是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创新以及解决方案的创新,即创新1.0;而面向未来,华为的创新将迈向基于愿景的基础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即创新2.0。

  大疆创新第二次上榜,两次上榜理由分别为“在无人机领域的持续创新”以及“设计出仅有116克的微型手持云台相机”。作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军企业,大疆创新一直坚持原始创新。其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大疆创新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过9100件,全球授权专利超过3100件,连续多年PCT专利申请量位居中国公司前十。

  原始创新,一直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弱项。对此,《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携手港澳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重要科技领域、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我们留意到《实施意见》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视,让优必选这样的人工智能企业很受鼓舞。”优必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剑说,正是一直坚持在机器人伺服舵机技术上原始创新,该公司才能在短短6年时间里估值超过40亿美元。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肖耿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华为、大疆创新、优必选等源头创新型的科技企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唯有源头创新的科技企业才有机会和实力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源头创新,需要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投入。

  从另一家大湾区龙头企业腾讯过去五年的财报来看,腾讯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平均值为7.94%。企业主体投下的研发力量,正在转变成增长的动力源,带来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今年5月,腾讯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854.7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为272.1亿元,同比增长17%。

  随着5G时代来临,腾讯将创新聚焦到了5G+AI(人工智能)的双轮驱动。今年3月举行的IT领袖峰会上,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表示,“5G是一把钥匙,能够帮我们解锁原来难以数字化的现实场景,腾讯的创新永不止步”。

  原始创新的集聚式涌现,是湾区企业在自主创新征程上奋蹄疾进的生动写照,也是角逐全球科技高地的关键一环。

  集聚核心要素▶▷

  加快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三大科技创新合作区

  只用一瓶水就可以洗干净一辆车的节能清洁产品,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发产品级高端广播级高清高速摄像机,可在不同条件下改变色彩和性能的柔性结构化变色材料……日前,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众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创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在这背后,是粤港澳三地创新的澎湃动力不断汇聚。

  ——借5G东风,华为、腾讯等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蓝海,抢占创新发展新高地。

  ——碧桂园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和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在机器人研发、智能制造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优势,云洲智能全国首创海洋高速无人船打破技术垄断,从天到海,展现了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深港双方毗邻区域、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及周边适宜开发区域、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及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区域,建设三大科技创新合作区。

  其中还提到,要在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及周边适宜开发区域主要开展财税政策。

  “听到财税政策的利好消息,我们园区的科技企业都很振奋,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蔡健华所在的公司今年4月入驻了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他表示,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将产品销售到更多一带一路葡语国家。

  近年来,从三大科技创新合作区到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重点创新平台成为推动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减税降费、机制体制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迈上新水平。今年1—4月,广东新增减税672.7亿元。仅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落地首月,增值税减征税额达130亿元,减税幅度达27.3%。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主研发。我们准备新建总部基地,工程预算10亿元,把减税降负的红利直接转化成企业的科研资金。”周剑如是说。

  如何让三大科技创新合作区形成创新生态圈?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至关重要。《实施意见》也提出,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港澳科技人才或团队在大湾区内地落地转化科技成果。

  在澳门科技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高校团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内测。校长刘良表示,目前学校与广深等多地企业联合生产的商业机器人已逐步市场化,“随着《实施意见》的推进,我们期待更多港澳科技团队在湾区内地落地转化科研成果”。

  重塑产业格局▶▷

  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形成若干产值超万亿元的新支柱产业

  “我们创业的目标很清晰,争做全球人工智能3D机器视觉技术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深圳显扬科技创始人、总经理丁克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件,通过3D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三维精准定位,可在复杂的应用环境中自动感知物体位置。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初创企业选择从新兴产业切入全球创新链,成为新兴产业策源地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正在重塑大湾区的产业格局。

  《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形成若干产值超万亿元的新支柱产业。

  今年5月,2019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根据最新规划,力争到2022年,全省超高清产业视频总体规模超8000亿元,建成3个世界级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

  在香港科技园,由香港高校团队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的5G自动驾驶无人车正在进行部分路段测试。项目负责人表示,5G与自动驾驶是全球产业未来的风口,香港拥有全球领先的高校基础科研实力,希望通过与内地合作尽快实现商业应用。“日前发布的这两份文件,充分肯定和鼓励企业布局前沿技术和新兴战略产业,我们更有动力去探索。”

  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正在重塑大湾区产业格局。其中,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连接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在这条走廊上,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重组,成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器。

  《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以沿线的科技(学)城、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为抓手,打造创新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的跨境合作平台。

  在深圳福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来自湾区不同城市的创业团队汇聚于此。创业工场位处于深圳和香港的交界处,从玻璃窗望去便是一河之隔的香港。每天清晨,不少香港青年从福田口岸过关,开始一天的大湾区通勤。

  香港创客何耀威就是其中一个,每天往返深港两地,他创办的深圳舒糖讯息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完成了第四轮融资。“我留意到,《实施意见》研究允许科研、医疗仪器设备及药品在港澳和大湾区内地异地购置使用政策。这对于高端医疗企业非常重要,整个行业都期待有新的突破。”

  受益于科创走廊的连接作用,创新正在跳出城市之间的联动,立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整合资源,若干产值超万亿元的新支柱产业加快形成。

  聚焦

  1 各项创新预期指标

  ●到2020年,大湾区内地新型研发机构力争达到200家;

  ●到2020年,力争大湾区内地实现R&D占GDP比重达到2.8%;

  ●到2020年,大湾区内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

  2 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推动设立全球领先的科学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创新特别合作区试点。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界创新联盟。

  ●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债等进行直接融资。

  3 部分机制体制创新做法

  ●突破创新体制障碍。制定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相关措施。

  ●推动实施香港、澳门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享受国家和广东省各项支持创新的政策。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

  ●出台支持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支持大湾区内地财政科技经费过境港澳使用。

  ●创新科研用品与数据流动的体制机制。争取国家允许粤港澳科研合作项目需要的医疗数据和血液等生物样品,在大湾区内限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跨境使用。研究允许科研、医疗仪器设备及药品在港澳和大湾区内地异地购置使用政策。

  来源:《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案例

  香港青年创客的“双城生活”

  作为一名“85后”香港创客,林恒一已习惯了港深“双城生活”。每周有2—3个工作日,他往返于新界元朗家中和深圳前海的研发中心。“单程不超过1个小时,比我去香港数码港还快。”他说。

  2015年,林恒一还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二,一笔来自母校的基金支持,让他的创业梦从实验室走出校园,成立万家智控有限公司,为智能化大厦提供解决方案。不仅是资金帮助,香港很多高校都设有“科研专利转换工作室”等机构,鼓励老师和学生将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与市场、资金进行对接,转换成真正应用于实际的产品。

  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年后,林恒一及其团队进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扩大研发智能硬件的研发团队,成立深圳凝方科技有限公司。林恒一也开启了深港两地创业。

  “我们赶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班车。除了政策支持,还有绝佳的创业环境,内地正大力推进建设智慧城市,是运用智能楼宇的好时候。”据林恒一介绍,该系统可以通过大楼不同空间的温度、湿度感应器等数据,结合使用者通过手机APP的控制及舒适度反应,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人体温度舒适感模型,让空调系统科研根据不同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而调节冷气温度。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幅优化使用者的体验感。目前,已与香港太古、恒基等大型地产企业建立合作。

  为什么将研发中心选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除了交通便捷,林恒一更看中这里支持创业创新的优质生态圈。2016年刚来内地时,团队没有资源也不熟悉规则,进入之后,团队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大大提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孵化机制让初创企业能全力聚焦于产品研发,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借助深圳发达的产业链资源,主攻智能硬件研发的万家智控在这里找到了香港缺少的工厂和生产线,从采购零部件、焊板到量产等工序均可一站实现。”

  而为了帮助更多港澳青年在内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精心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沙龙、创业比赛等活动。林恒一表示,这让初创公司有机会接触到各地前来考察的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等,在市场开拓和企业融资方面赢得了先机。

  回顾进驻深圳前海的三年,林恒一感慨,公司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下一步,他打算继续开拓内地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想象力,我们希望让越来越多的湾区人能够享受到智慧楼宇带来的节能与舒适体验。”

  声音

  创新驱动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能不能成为一流湾区,关键要靠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众多、创新要素优良、创新体系完整,拥有一批在全国和世界上都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科学工程,科技研发与创造基础好、潜力大,是落实《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大湾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

  香港在金融、贸易、物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给香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是最好的时期,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变成年轻人,搭上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车。

  ——霍英东集团主席霍震霆

  《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沿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从深圳、东莞到佛山这一带,是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产业和科技创新最发达的区域,希望粤芯12英寸芯片项目的投产能够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变革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起了世界关注,两份文件的出台也让澳门为之振奋,澳门将发挥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结合内地生产能力和庞大市场的优势,将研究成果市场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高水平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

  对于大湾区内资金的流动,《实施意见》给出了明确方向,提出强化科技创新资金支持。

  设立粤港澳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合作,支持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未来,我们期待能够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在大湾区孵化出更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

  ——香港科技园行政总裁黄克强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础。建在东莞的散裂中子源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科学装置,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科技发展充满信心。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

  我的祖籍是中山,但我选择在这里创业更看重的是中山的区位优势。按照《实施意见》规划,大湾区将构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中山周边人才储备丰富,创业成本低,政策优惠,创业创新优势更加凸显。

  ——澳门籍青年、中山市羲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嘉荣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彭琳 王彪 王佳欣

  策划统筹:谢思佳 郑佳欣 吴哲 黄应来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