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香港会场粤韵十足

老倌新秀同台演出 香港粤剧薪火绵延

2019-06-28 08:17 来源:南方网 黄堃媛 何江琳 郭悦

《媚香留情》剧照。 主办方提供

  6月的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热闹非凡。21日、22日晚上,新编粤剧《媚香留情》连演两场,场场爆满,正式拉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香港会场的序幕,30日晚还将上演第三场。据悉,这也是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2019年中国戏曲节的重点剧目,粤剧老倌与新秀同台演出,为粤港澳大湾区观众端上“戏曲大餐”。

  新编粤剧▶▷

  结尾“留白”引观众回味

  红色的大幕拉启,画有秦淮山水的舞台背景渐渐显露,如同多个屏风拼接而成,如将观众拉入故事发生的明代末年。

  有趣的是,整场戏下来,《媚香留情》布景都维持不变。“既省去换景的时间,也想还原原汁原味的历史图景,仅利用现代的舞台剧灯光来营造不同场景氛围。”编剧、主演新剑郎告诉记者,《媚香留情》改编自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原著《桃花扇》,讲述明代文人侯朝宗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因为耗时长、报酬不高,现在能写粤剧剧本的人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曾写过20多个粤剧剧本的新剑郎坦言,自己通常在繁忙的演出之余抽空构思剧本,思考成熟后再一鼓作气地写,比如《媚香留情》剧本的前期构思花费了近几个月的时间,下笔写只用了40个小时。

  最让他满意的改编是最末一场:侯朝宗重上媚香楼,一切物是人非,只在梦里见到李香君。“在‘情约今生来世’的动人唱词中,全剧就此终了。没有再多写后续,给观众留出想象的空间,我觉得这样更有味道。”

  新剑郎看过不少如《白蛇传·情》等广东的新编粤剧,他发现,广东粤剧在结合现代理念和舞台样式上颇有讲究,注重群戏和演出的规范化,保证每场都是同样的水准。“香港的新编粤剧则更为生活化,每一场演员都可能有即兴发挥的部分,这两者其实都可以相互借鉴,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

  演员交流▶▷

  探讨三地演员不同的演绎方式

  今年30岁、已有10年粤剧从业经历的陈纪婷自称是剧组里“资历最浅”的演员,在《媚香留情》中饰演春香。记者见到她时,她正与新剑郎、南凤、阮兆辉、邓美玲等粤剧名伶同台排练,在前辈的指导下不时调整动作细节。

  而在此前,剧组已经组织了多次讲戏,所有演员拿着剧本围读,青年演员可以随时提出疑问,和前辈们一起理顺剧情。多名粤剧名伶携青年优秀演员倾力出演,以旧带新、以作承传,这是《媚香留情》的一大亮点。陈纪婷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很多剧种中都有大量的武戏,场面好看,粤剧也有,但是更注重戏中有‘情’。在情感的表达上下功夫很难,我们通常都会琢磨、观察前辈们的一颦一笑,包括舞台上的站位,都是最宝贵的舞台经验。”

  除了向前辈“讨教”,陈纪婷也常与广东、澳门的青年演员们“相互切磋”。在去年粤港澳粤剧新星汇上,她见到来自广东粤剧院的严金凤、康健、莫伟英和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的张雪茵、江伟林、莫颖霖等粤剧青年演员,共同演绎经典粤剧《白蛇传》,在粤港澳三地陆续上演。“在后台我们都会坐下来交流演出心得,探讨各自对于白素贞这一人物角色的理解,解读三地演员不同的演绎方式和习惯,更有利于打开我们认识剧本和人物的视野。”

  新剑郎期待,在三地新老粤剧人的共同努力下,未来能有一部由粤港澳三地联手打造的优秀粤剧作品,在非粤语地区也得到推广。

  培养观众▶▷

  进校园给学生上粤剧课

  “舞台上有多少人在演戏没关系。要是台下没人看戏,台上有再多人也没用。”在新剑郎看来,粤剧的传承,不仅是培养粤剧演员,还要培养粤剧观众。20年来,新剑郎一直在做粤剧推广,比如在粤剧演出之前,让演员到台前展示化妆过程,科普粤剧妆容,或者单独排一些20分钟左右的短剧目,吸引观众的关注。

  一直以来,香港的粤剧团都以商业化的方式经营,市场竞争力较大。为了给青年演员机会,同时扩大观众群,位于香港九龙的油麻地戏院已经成为新秀的“摇篮”。仅去年一年,陈纪婷就在这里演出了一百多场,身为艺术总监的新剑郎、阮兆辉等和青年演员一起排戏,教他们怎么演、怎么唱。

  “定期还会开设学生场,演出如‘三打白骨精’之类的趣味性强的题材。”陈纪婷最喜欢看到孩子们看懂剧情后捧腹大笑的模样,也时常走进校园,给学生上两小时一节的粤剧课外课。

  据介绍,在香港民间有10余个儿童粤剧班,运作情况也较好。“这些孩子从小接触粤剧,即使10个里面只有1个未来成为一名专业的粤剧演员,其余9个也能成为粤剧观众,同样让人欣慰。”新剑郎说。

  ■延伸

  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深圳分会场开幕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郭悦)6月25日下午,湾区花正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深圳分会场在深圳欢乐谷拉开帷幕。湾区花正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深圳分会场包括大湾区(国际)青年艺术嘉年华系列活动和鹏城花开——2019深港澳台少儿嘉年华等主题活动。

  启动仪式共发布三大类八大主体活动,其中,“科技+艺术”国际巨星系列超级演唱会为每年嘉年华的主打项目,以全行业关注的国际巨星演出和高科技舞台为最大亮点,还有联合开发的深圳互联网影视大会、大湾区青年电影节、湾区青年国际美食节和资源整合的深圳动漫节、国际魔术节暨青年魔术大赛、“阿尔达米拉·赋格”吉他艺术周、音创未来人才计划等。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举办,并计划未来每年举办,为深圳、粤港澳及世界各地来深民众送上绵延不断的艺术大餐。

  主办方介绍,大湾区(国际)青年艺术嘉年华坚持全球视野,在多方共赢思维的指导下,依托政府、市场和业界资源整合,以系列活动为发轫,致力于在深圳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艺术”的全球创新中心。

  在当天启动仪式,还进行了青春时尚的节目表演。其中,互动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创意新编,对四海宾朋发出邀约。深圳新创作的原创歌曲《春天走来的中国》唱出了对新时代的美好祝福。青春音乐串烧、经典歌曲创意改编等带给了观众独特的视听盛宴。除了内场表演,嘉年华启动仪式上还推出了别开生面的巡游活动、魔术表演、国际风情歌舞,让参与者能近距离欣赏与互动。

  ■相关

  四门传统艺术重回公众视野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黄堃媛 实习生/何江琳)25日、26日晚,一台名为“广东四合院”的音乐会在香港大会堂剧院与观众见面。发起人之一、资深古腔表演家阮兆辉介绍,“广东四合院”寓意大八音、说唱、广东音乐及古腔粤曲四种具有历史及保留价值的广东民间表演艺术。

  “北京四合院是建筑,我们的四合院是艺术,恰好由四种之前不为人注意的艺术组成,如今专业传承人不多,散落在粤港澳三地。”阮兆辉告诉记者,后期他们也将在西龙文化区戏曲中心的茶馆剧场演出,只有200到400个座位。“这场音乐会本身偏小众,不注重‘卖点’,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买票进场欣赏,更多地是唤醒公众对这四门艺术的记忆。”

  据悉,大八音在民间一般称为“锣鼓柜”,清朝咸丰四年粤剧被禁演期间,八音班用大、小唢呐模仿平、子喉唱腔,以“奏”粤剧的方式代替粤剧演出;说唱包括南音、摸渔歌(木鱼)、板眼及龙舟,是广东地方歌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期仅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5种乐器,俗称“五架头”,以表露岭南气质为主;古腔粤曲则用中州韵演唱,因为现时粤剧演出几乎全用广府话演唱,当今能将古腔正确咬字并唱出韵味的伶人为数不多。

  阮兆辉希望借“广东四合院”演出的机会,呼吁粤港澳三地共同保留和传承这类传统表演艺术。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黄堃媛 实习生 何江琳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