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东莞理工学院坚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构建“十加二”育人体系

培养德才兼修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019-06-26 08:00 来源:南方网 钟哲 吴少敏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给学生上“思政第一课”。张友炳 摄

  近日,“红星闪耀故事汇”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小剧场落幕,知行学院莞和分院学生赖园园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烈士伍若兰的红色故事,荣获一等奖。

  今年初,东莞理工学院发布《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提出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该校党委书记成洪波表示,学校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以及社区、朋辈的“10+2”育人育才体系,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体两翼三支撑”打造思政“金课”

  “不要做‘母校外人’,不要以‘佛系青年’自居,更不能‘海草海草随风飘摇’。”在去年新生入学典礼后的“思政第一课”上,成洪波“金句”频出,给新生讲解知行合一的成长成才之道,引导新生扣好大学生活“第一粒扣子”。

  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思政第一课”,是东莞理工学院重视思政课建设、重点打造思政“金课”的一个生动缩影。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学院执行院长唐元松介绍,学校以“一体两翼三支撑”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一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采取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专题讲授,课后学生问题式研学的“1+1+1”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效果。

  “两翼”即创造性地开展讲座、读书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莞工求是讲坛”已连续举办40多期,成为思想碰撞、主题宣传的重要阵地;郭奕鹏博士发起“猫头鹰读书会”,每周和学生一起自发举行读书活动。

  “思政课总共16个学分,其中有2个学分是社会实践。”唐元松介绍,从2017年开始,马克思学院探索设置了4支课程实践教学小分队,分赴贵州、湖南、四川、广东韶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了精选带队老师、实践团队、调研项目、调研对象,并形成精品成果的“五精”原理课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

  东莞理工学院着力强化“三支撑”:夯实学科支撑,围绕思政专业硕士点申报,以高标准组建重点学科团队;重视团队支撑,3年来引进12位博士,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人才,成立3个名教师工作室,每年开展封闭式集体备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用好网络支撑,打造资源丰富的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做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改,线上线下学习无缝对接,进一步打造思政“金课”。

  首创学生社区党建思政育人新场景

  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能让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

  在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社区知行学院莞华分院的自习室,书架上放着大大小小的端午主题手工作品,还有一封被装裱起来的感谢信,上面写着“本会已收到贵单位爱心捐款151.6元整”。

  原来,莞华分院和2017级机械设计4班的学生们用课余时间制作义卖手工作品,并将获得的收益捐赠给东莞市红十字会。

  2013年上半年,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社区开始建设,首批专业社工进驻,与学生工作队伍实现“双工联动”。紧接着,学生社区党工委正式成立。2017年9月,开设了学生社区知行学院。

  知行学院是东莞理工学院的二级教学机构,下设7个社区分院,对应成立7个社区党支部,学生党员过上了“院系+社区”双重组织生活。这些学生社区,以“服务管理社区化、价值引领生活化、素质养成场景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成长。

  知行学院在社区里建立了由知名教授、专家、社工、心理咨询师、社区服务管理员及高年级“导生”组成的工作团队,引进16名专业的全职社工,将社会工作的方法、理念带入校园,更好地关怀学生。

  有一件事让很多学生印象深刻,去年台风“山竹”过境后,莞馨分院社区出现大树倒伏,社区学生党员们践行“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服务精神,组织身边同学开展灾后互助,不到半天就将社区清理干净。

  “学生社区知行学院创设了党建思政育人的新场景。”知行学院常务副院长苏亚玲说。走进7个分院,莞华分院是男生社区,院训定为“立德、铸魂、强身展华”;莞雅分院是女生社区,以“爱、雅、慧”为主线培养女性的情怀、气质和魅力……每个分院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文化和课程。

  如今,知行学院的知行课程总数从创办时的38门增加至目前的270余门。课程有进入和退出机制,根据学生的评分动态调整。

  “不管是什么课程,老师都要通过设置教学内容,传达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苏亚玲说,如“晨练与自律人生养成”培养新型师生关系;“校园急救护理学”“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等课程,在传授基本急救技能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要遇险不慌,勇于救人自救。

  培养适应现代产业一流应用型人才

  作为一所理工科高校,东莞理工学院始终坚持扎根地方、服务产业,并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坚持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持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新型大学建设整体设计,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综合办学实力,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特色化、内涵式跨越发展道路。

  东莞理工学院瞄准区域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动对接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特色学科专业集群。2015年9月以来,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等500多人。2018年5月,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新工科建设方面,东莞理工学院与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专业镇街等“联姻”,重点建设7个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新增物联网工程等12个新工科专业,强化科教融合育人功能。

  去年6月21日,在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唯一地方院校代表作大会发言。同年9月,东莞理工学院《多模式特色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课题获教育部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东莞高校在国家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创建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应用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面向产业与未来的企业家型科学家。

  “新工科”日新月异,“新文科”奋力争先。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近年来发布与东莞及大湾区有关的论文120篇,为地方企业提供诊断咨询200余次,帮助企业取得经济效益近亿元。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深度参与《东莞市城市综合执法条例》等4项重要立法的制定工作,为东莞市人大提供了60余部法律法规的立法意见。

  “学生的品行品格都是‘熏’出来的,需要我们从方方面面精心设计,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充满信心地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经过系统培养后,我们的学生将成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对话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

  培养知行合一追求卓越高素质实干型人才

  作为“新工科”建设的广东样本,东莞理工学院将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区域和国家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

  南方日报:东莞理工学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探索总结出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办法?

  成洪波: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把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任务,努力使立德树人“责任田”连成片、铸魂育人“活水渠”织成网。

  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思政矩阵建设,发掘各学科的思政内涵,做好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衔接,明确专业教师职责,确保同向同行;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改革,投入优质资源,强调全员参与,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在学生社区设立党工委,引入驻校社工,成立知行学院,以党建引领、双工联动打造社区育人新格局;实施“易班”“青年之声”“网上办事大厅”等新应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落实校院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推广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

  南方日报:您多年来坚持给本科生上思政第一课,有哪些感受?

  成洪波:我们的学生是好学上进的,对思政课的意义也是有认知的。只要教学准备充分、互动得法,思政课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以本学期为例,我讲的第一堂思政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题是“握紧人生的总钥匙”,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课前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课上请代表分享读后感,我再进行串讲,引导同学肯吃苦、不怕苦,爱读书、善读书。同学们反映,这种“精读+研讨”的方式能帮助他们加深对人生观的理解。

  南方日报:下一阶段,东莞理工学院将在哪些方面深入推进思政工作,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局面?

  成洪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探索,努力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艰苦奋斗、追求卓越”莞工精神,增强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觉。

  其次,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对接融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用好用足科技产业环境优势。

  第三,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锤炼更强师资队伍,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创设更好育人平台,提升“三全”育人质量水平。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钟哲 吴少敏 通讯员 邹琼 叶妙娴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