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华南理工大学绘就“三全育人”的“施工图”

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2019-06-20 08:19 来源:南方网 杜玮淦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为学生开讲“思政第一课”。华南理工大学供图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称“华工”)发布了《新工科F计划》,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建设“升级版”,努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工科”领军人才。

  近年来,华工思政工作成果丰硕,多次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三全五导”实践育人模式入选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筑牢党建和思政的“根与魂”、绘就“三全育人”的“施工图”、创新国际化办学的“试验田”。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学校党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思政教学水平,努力写好高校思政教育“奋进之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立体式”思政教育新局面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5月10日晚,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华工自编自导自演的多媒体全景式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正式公演。学生们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重温了五四运动的百年历史,了解了学校百年办学的“红色基因”,精神受到激励鼓舞。

  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实践体验。华工按照“大党建”“大思政”思路,制订实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行动,出台《华南理工大学“明道育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性和针对性,打造“立体式”思政教育新局面。

  华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新打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真正让思政课从“活”起来到“火”起来,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网红课”。该课程开展“红色基地”探访之旅,不少学生被鲜活的探访内容所打动,学习效果更加入脑入心。据统计,仅2017级本科生自主探访的足迹涉及26个省、市和自治区,探访基地数量接近400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是华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型的“思政课程”体系的典型案例。学校以研究型教学为理念,挖掘五门主干课程的新内涵,打造具有华工特色的“圆桌论道”“热点透视”“青春感怀”“历史重现”“粤美中国”系列课堂。同时,华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华工特色文科学科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在工科、理科、医科、文科等不同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将政治性建立在严密的科学性基础上,着力构建思政课建设的大学科格局。

  打造思政教师队伍主力军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5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的“思政第一课”在华工大学城校区开课。

  近年来,华工始终坚持书记、校长上思政课,并把讲授思政课老师的范围拓展到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学校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设了“两工程一计划一行动”的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持续加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完善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机制,不断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质量,拓宽育人阵地。

  2018年初,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华工曹镛院士负责的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教师团队成为我省入选的10个团队之一。在这个团队里,老师们不但主动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更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经历为学生做出爱国奉献的榜样。

  此外,华工还积极拓展校外思政教育资源、用好兼职思政教师。通过校级学习平台“华园讲坛”,结合形势变化和学校发展需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作报告,强化育人成效,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培养可堪大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4月,华工24名学生组成了“习语心传”学生党员宣讲团,结合学校实际和青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朋辈视角解读党的各项精神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联系。宣讲团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吴炜生虽然患有先天性左手残疾,但是他自强不息,在校期间取得科研成果7项和各类荣誉50余项,荣获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光荣称号。

  华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融合课程育人、“双创”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多元化平台,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一批“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

  近年来,华工不断深化“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华工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基因组创新班已有91人次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73篇署名论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华工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承办2020年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华工学子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频频获奖,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2金2银;在201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5金1银,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二;获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冠军;华南虎战队赢得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18机甲大师赛全国总冠军,实现两连冠;机器人创新基地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

  今年9月,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将迎来首批400名本科生。作为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重镇,华工将在国际校区重点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推进“智慧思政”建设,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成长关怀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学生行为进行精准研判,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校区将以“书院”为中心,试点推进辅导员、党团组织、校园文化、管理服务进社区,打造新型、多元化、一体化学生创新成长社区。

  对话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

  打造思政教育创新“试验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如何办好思政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华工将如何创新推进思政课教育?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

  南方日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华工探索了哪些具有本校特色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章熙春:首先,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的思政工作格局。书记、校长上思政课,将思政课列入党委重要工作议程。其次,学校优先保障思政课师资配置,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再次,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机制,驰而不息地建立健全学校思政工作科学体系。最后,利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等平台,开创思政课新局面。

  南方日报:每学期,您都会亲自参与讲授“思政第一课”,对此您有什么感受?

  章熙春:讲授“思政第一课”是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环节。按照我的理解,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就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和成长需要,用透彻的理论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

  比如,今年我给学生讲“‘书记’一职的由来”“为什么把支部建在连上”,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历史伟人的成长经历来讲。讲到“华工精神”的形成时,我引用了多位华工校友的事迹,阐释爱国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密切关系。

  南方日报:华工的广州国际校区,在思政工作上将有什么特色和具体举措?

  章熙春:广州国际校区将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最大化”这个关键点,在“以我为主,国际协同”的办学模式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定力,坚持以我为主的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大学的使命担当,将学生思政工作和日常服务充分融合,探索国际化校区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模式,成为思政教育创新“试验区”。

  依托广州国际校区,华工获批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领域高端智库——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该中心以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库与信息库为目标,旨在深刻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态势,探索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路径,塑造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华轩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