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博物馆日”岭南文物宝库“晒家底”

全省博物馆推出400多场展览200多个活动奉上“文博盛宴”

2019-05-19 07:29 来源:南方网 毕嘉琪 杨逸 黄堃媛 郑慧梓 梁涵 董谦君

  国际博物馆日,位于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特设文物修复展示区。 姚志豪 摄

  5月18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珠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主会场活动在珠海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粤港澳三地60多家博物馆、文博单位和企业共600多人参加了主会场活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活动期间,广东各大博物馆为市民奉上丰盛的“文博盛宴”,共举办展览416个、活动237项。主办方期待,通过这些展览和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参与和关注,进一步凝聚粤港澳三地博物馆界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人文广东、人文湾区作出更大贡献。

  主题活动充满湾区“人文味”

  2019年是广东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观众在今年“博物馆日”省主会场,不难感受到“人文湾区”浓浓的文化味:在珠海大剧院内,设有《予展新蕴——博物馆展览与文物里的文创产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段)图片展》《粤港澳文博事业发展成果图片展》等陈列展览;珠海三灶民歌、沙田民歌、“中秋对歌会”与澳门葡萄牙土风舞等具有湾区特色的非遗表演节目,也在主会场活动中登场;活动还邀请粤港澳三地40余家博物馆,以及近20家文博公司,设立展位进行现场展示与互动。

  除了以上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三场展览外,同时展出的还有来自乌拉圭的《走近乌拉圭——乌拉圭艺术作品展》。该展是乌拉圭第一次在中国华南地区举办的艺术展览,精选了15位乌拉圭当代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61件艺术作品,多方面展示乌拉圭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

  深圳市“5·18国际博物馆日”宝安主会场活动也将湾区合作作为主题。深圳市文物局邀请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肇庆、东莞、惠州、江门、河源、汕尾13个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博物馆代表,共同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馆际合作行动”,以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

  位于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推出了“濠江旧影——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历史图片展”,选取澳门博物馆馆藏相片(复制品)共106张,从“澳门建筑系列”“澳门风景系列”“澳门生活百态系列”“土生葡人系列”四个方面向观众展示“海丝城市”澳门的昔日风情和历史风貌。

  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步加强,文物不仅可看,而且可游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文化、旅游、体育相结合的“文化遗产游径骑行”,是今年省主会场活动的一大亮点:开幕式当天上午,约200名游径骑行选手分40组从珠海大剧院海韵广场出发,在古元美术馆(石溪公园)、长南迳古道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芳家宅三个打卡点沿途打卡,并在陈芳家宅与文博知识卡合影打卡,骑行路线总里程约为30.5公里。

  博物馆进社区文化“送上门”

  配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社区参与者的新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博物馆为主会场带来精美的文创产品,通过现场互动游戏赠送给观众,免费发放1000册《广东博物馆展览及活动指南》。活动还邀请省文物鉴定专家免费为民众鉴宝,并邀请专家现场讲解陶瓷、书画、青铜、杂项等文物的鉴赏方式。

  “5·18”当天,广东省博物馆的大堂里人头拥簇,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东广播电视台等推出的“岁·粤——广东省博物馆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火热进行:16件来自于中学生家里的“传家宝”讲述着一件件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博物馆邀请观众“穿越”到2059年,学生化身“文物征集员”,为广东省博物馆开馆100周年“调查”有社会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征集线索,体验一线“文物征集员”工作日常;观众还可以在现场当一回“粤博电台”主持人,录制自己与粤博的故事。

  在“越来粤幸福——广东省博物馆社区行”活动中,粤博教育人员和志愿者一同走进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社区教育学校、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学校,以“厉害了,我的牙”为主题,邀请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专家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同时通过配套体验活动,让社区居民认识动物牙齿的解构、功能,在家门口就能走近博物馆、认识博物馆。

  一百年前,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共早期党员之一杨匏安举家迁居广州杨家祠,写下了大量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杨家祠也成为早期党组织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经各方努力,杨匏安旧居(杨家祠)得到妥当修缮,并在今年4月30日对公众开放。博物馆日当天上午,粤博与农讲所组织开展“追梦·广州红——杨匏安史迹探索”,让观众循着杨匏安的足迹,去感受大革命的峥嵘岁月,体验民国以来广州的沧桑变化。

  以“5·18”为契机,“佛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佛山第十年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自然与文化遗产日”举办“佛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活动。佛山将在未来一个月举办非遗讲座、精品展览、非遗体验等20多场精彩活动。为让市民感受佛山“博物馆之城”魅力,佛山全市23家国有、非国有博物馆集体亮相。由佛山市博物馆筹建的“佛山传统文化符号数据库”也在当天正式上线。据透露,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主会场将移师佛山。

  新媒体加盟让文物“讲故事”

  为迎合今年博物馆主题,充分体现博物馆链接“传统”与“未来”的文化中枢作用,主会场体验区还有不少关于文物与科技相结合的成果展示。在虚拟博物馆项目中,体验者只需戴上VR设备,便可获得如同置身于博物馆参观文物的体验,所有文物皆以1∶1的比例还原,还可通过操控手柄,观看文物解说。

  在科技企业众多的深圳,也借力科技及新媒体推动“互联网+博物馆”有机融合,创新博物馆公共服务模式,拓展博物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开拓博物馆线上公众空间,所有主题展览都将进行线上展览;另一方面,与百度深圳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市文物系统资源将与百度百科及其产品实现互通,双方通过合作搭建文物百科网络平台、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等形式,共同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

  在“5·18”到来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与广东省文物局联合出品的《宝览南粤》文博新媒体项目精心推出了创意H5小游戏、视频连线直播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助力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与历史故事“活”起来。

  为了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除了常设的“南海I号”水下考古现场发掘、海上丝绸之路史和水下考古史三个陈列展览外,馆方还特意设置了文物修复展示区,为观众演示出水瓷器的保护修复过程。馆内新设的互动展区也别出心裁地为观众提供VR、AR等高科技装备,不仅能让观众模拟水下探宝的场景,还能通过VR故事短片了解南宋船员出海的情景。

  以游径建设推动文旅融合

  今年“博物馆日”省主会场举行了“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9年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第二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等颁奖礼。“2019年度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团体名单”也在活动现场公布。

  过去一年,广东省博物馆事业也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313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26家、非国有博物馆87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57家,其中一级博物馆6家,居全国第五位;二级博物馆24家,居全国第一位;三级博物馆27家,居全国第二位。“广东流动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特色突出。博物馆整体质量居全国前列。

  据介绍,2018年,全省博物馆制作基本陈列871个,临时展览1526个,策划教育项目3356项,实施教育活动12096次,观众参观人数总计7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全省博物馆藏品共235.83万件/套。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在2019年全省文物工作现场会议上介绍,今年广东将继续推进全省博物馆补短板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省各级公共博物馆建设全部达标,实现县县都有公共博物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时还将打造一批智慧博物馆,推广一批生态博物馆,建设一批社区微型博物馆,创新文物传播方式,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讲好广东故事,传播广东声音。

  “游径是承载文化底蕴、连接旅游资源的基础,建设游径是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抓手。”汪一洋表示,今年广东省将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历史文化游径,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岭南文化特质,进一步提升大湾区文化遗产合作水平和影响力,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据悉,2019年将率先建成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和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每个地级以上市也将在年内推出3条历史文化游径,特别是有南粤古驿道资源的市,以发挥南粤古驿道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毕嘉琪 杨逸 黄堃媛 郑慧梓 梁涵 董谦君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