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人文大湾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2019-05-19 07:21 来源:南方网 周豫 黄堃媛

  今年广府庙会的粤港澳三地互动节目《粤韵三地情》,让观众体会到广府文化的一脉相承。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5月16日,第15届文博会在深圳开幕。今年的文博会首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集中展示香港、澳门和广东9地市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果。就在同一天,广州亚洲美食节也正式开启。

  一天之内,两场重磅文化活动同期开幕,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和谐相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喜人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粤港澳三地居民同饮珠江水,2000多年同根同源、血脉相通的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突出优势。

  2019年,众多文化艺术活动相继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三地通力合奏的文化乐章正在湾区奏响,这股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神家园所在。

  塑造精神家园▶▷

  用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同

  叹一盅两件、看一场粤剧,是在以粤语为母语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内生活的共同模式。作为拥有500多年历史、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已成为粤港澳三地的重要文化桥梁。

  2019年,粤港澳三地迎来联合推动粤剧成功申遗十周年。5月11日,由广州本土粤剧表演艺术家们担纲主演、为致敬粤剧申遗十周年而打造的粤剧影片《刑场上的婚礼》(暂定名)在北京怀柔中影数字基地正式杀青。《刑场上的婚礼》是首部入选“中国艺术节”和首部获得“文华大奖特别奖”的粤剧。

  “这部粤剧在澳门文化中心演出时,很多观众一边擦泪一边喝彩。”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说。近年来,广州粤剧院出产的粤剧每月都在香港、澳门剧院上演,与港澳剧院合作模式也已从排演转到共同创作。

  深化粤剧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三地粤剧人的共识。自2003年起,每年11月最后一个周日的“粤剧日”已经成了粤港澳三地粤剧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接下来,如何全面深化粤剧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三地在剧目合创、历史理论研究方面打通机制、通力合作。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安然认为,应该让所有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人都有“属地认同”和“情感认同”,加深大湾区人自觉自愿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情怀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从何而来?提升湾区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感格外重要。

  搭建交融平台▶▷

  文化合作机制全面深化

  活灵活现的香港客家麒麟扎作,典雅古朴的广式红木宫灯,兼融民国岭南画风、葡人文化及西洋画艺术特色的澳门广彩……今年2月,广州越秀区北京路上人潮涌动,市民逛庙会的热情高涨。

  “目前,澳门的广彩培训班还比较缺乏,广州近几年‘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比较普及了,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澳门工艺美术大师、澳门手绘广彩传承人李溢坡说。

  建设人文湾区,搭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融平台是重要一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建议,除了“广府庙会”此类实体性质的文化交流场所,未来,粤港澳三地还需要将非遗等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化,在此基础上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实现三地文化的交融共生。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文学、音乐、动漫、影视等各行业、各文化单位乃至民间交流,以各种方式在各个空间紧密进行着。据统计,2016年到2018年,粤港双向文化交流812批14163人次,粤澳双向文化交流229批5117人次。自2017年12月起,“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工作坊”“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动漫联委会”等已相继成立。

  “我们将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沟通机制,强化品牌化、精品化建设,推动三地以文化交流促深度融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说。

  提升对外影响力▶▷

  构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

  粤港共同打造“明星公益+”真人秀节目、合作打造网络剧《使徒行者3》《战毒》……今年3月,两地40余家影视机构联合以“广东馆”的形式集体亮相第23届香港国际影视展,成果亮眼。

  《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广东省电影局局长白洁表示,通过今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广东和香港在开展影视交流、电影合拍、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等方面将进行深度探讨,规划创作一批反映大湾区历史人文风貌和携手发展的文艺精品。

  “以文化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首要前提是要有优秀作品,作品必须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彰显新时代精神,这样方能让城市焕发出新的魅力。”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建议通过系列活动组建全民参与的文化赛事,发掘大湾区更多文化精品和文艺人才,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去年10月,在澳门举办的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上,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首次被提起。游径以历史为纽带,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串联沟通,共同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

  “将大湾区内的文化遗产用不同主题线路串联起来,既能使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活化利用,也能推动文旅融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说。

  目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与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工作,今年将建成孙中山文物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和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提升大湾区文化遗产合作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记者看大湾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资深媒体人范以锦:

  三地媒体共同传播好大湾区人文形象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经济命题,还要完成人文命题。”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资深媒体人范以锦看来,塑造大湾区特有的人文精神,意指让根植于粤港澳的岭南文化精神得到挖掘、传承,并结合粤港澳地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特殊环境,形成多元、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大湾区人获得更多幸福感,有更高的价值追求并能得到实现。

  范以锦发现,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传统文化在传承上面临“断层”的问题,急需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因此,他建议新闻媒体聚焦“传人”话题,提升大湾区文化消费者的认同感,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助力。

  “媒体人要将开放、包容、创新的湾区人文精神作为传播的主旋律。”范以锦建议,粤港澳三地媒体能建立起更多有效的联动机制,通过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的新进展、新气象,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共同做好大湾区人文形象传播。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周豫 黄堃媛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