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国华:传统技艺需传承,教徒弟不会留一手

2019-05-01 07:20 来源:南方网 张玮 刘倩希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张玮 刘倩希)每天起床之后,思考一下画板上当天要完成哪些部分,王国华的一天就开始了。“只要有一块新的板拿过来,我就心情很好。”从16岁拜师学木雕,到现任深圳祥利工艺傢俬有限公司技术主任,王国华的雕刻生涯已持续了27年。

  尽管手工雕刻日渐受到数控机器的冲击,王国华始终认为手工雕刻或深或浅的力度、或曲或直的走线,才能赋予作品情感与灵魂。“传统技艺需要传承,所谓工匠精神,也包含不断向前辈学习,而我教徒弟也从不会‘留一手’。”王国华说。今年4月,王国华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精通木雕每道工序最看重技术钻研

  今年38岁的王国华出生于浙江东阳,是具有“国之瑰宝”之称的东阳木雕的发源地。从小他就很喜欢围在雕刻师傅附近,隔天木板就能变成一朵花,更让他觉得很神奇。耳濡目染下,16岁初中毕业后,王国华便开始拜师学木雕,并选择了雕刻工艺中手法最细腻、最难学也是最有艺术感的红木雕刻工作,“一点都没有犹豫过”。

  第一个月,师傅给了他几块边角料和一把木雕刀,要求他把木头铲光。那一个月,王国华的手上磨出了泡,结出了厚厚的老茧,但是却练出了手劲和对木雕的感觉。

  由于没有绘画经验,王国华担心自己做不好这种有创造性和技巧性的事情。于是苦练雕刻技术之余,他每天不论白天多忙,晚上总要画一张图纸,不画完不肯睡觉。“我就立下一个目标,一定要用自己的思想来创造。”从最开始参照师傅的作品,思考结构和呈现效果,到让一只麻雀、一匹骏马轻松跃然纸上,王国华数不清画过多少张。

  因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19岁的王国华跟着师傅南下深圳,并在25岁那年进入深圳祥利工艺傢俬有限公司。“技术是我最看重的。”从业近30年,从设计画图,到打胎、修光,再到打三角刀、刮磨,王国华对木雕的每一道工序都了然于心,且样样在行。

  “我的技术在深圳可排前几名,在整个广东也能称上等水平。”王国华的自信源于持续对技术的钻研和学习。他曾获“观澜杯”全国红木雕刻大赛特等奖、深圳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木雕工比赛一等奖、深圳市技术能手等称号,带领团队创作的八骏图梳化、四季花梳化、百鸟梳化、花鸟屏风等摆件,被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珍藏。一些客户还指明要王国华雕刻,并请他在作品上刻名字,以示名家之作。

  将技巧倾囊相授传承传统技艺

  如今在公司里,周围人都叫王国华“王师傅”,而教学徒也是他的重心之一,目前已带出徒弟100多名。

  “红木雕刻不像根雕和圆雕可以按比例做,最难学,而人脸部分又是红木雕刻中最考验技巧与经验的地方,以前师傅在雕到人脸时会把我支走。”王国华回忆自己的学徒时光,那时师傅们总会“留一手”,有难度的地方都只能学徒们自己领悟。“我不想保留,全部交给(徒弟)他们”。

  然而,王国华发现,近些年学徒数量大幅下降。一方面,木雕入门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学徒前半年都无法独立完成作品,只能拿基础工资。而即便成熟后,每件作品也都不可能一次完成,难的甚至要经过两三次修改,“这容易让人感到枯燥”。

  另一方面,数控机械也开始对纯手工行业产生冲击。虽然有时也会使用机器打粗胚,但王国华不认为机器能替代手工:“就像印刷品与手绘效果不同,机器带来千篇一律的雕刻产品,而手工雕刻力度或浅或深、走线或曲或直,赋予每一件作品情感与灵魂。”

  在王国华眼中,劳模精神就是工匠精神,而其中也包含不断向前辈学习技艺,在不断学习中、在样式创新中把技艺传承下去的信念。“中国传统技艺需要代代相传,我希望通过我的获奖,让外界了解民间传统工艺并激发他们的热爱,为这一行业储备高技能人才。”王国华说。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