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京首发 中山案例成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2019-04-20 14:52 来源:南方网 袁子翔

  南方网讯(记者/袁子翔) 2019年4月1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对外友协”)主办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新书发布会在全国对外友协和平宫成功举办。全国对外友协会长李小林、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传播局副巡视员张东、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专家学者代表、地方友协代表、媒体代表等近100人出席。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4月19日在京首发。(主办方供图)

  由中山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南方英文网共同撰写的《一朵莲花 百年情缘》成广东省唯一入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案例。

  李小林会长在致辞中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我们的使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本书凝聚着全国对外友协系统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刻思考,希望能够为新时代公共外交工作的开展指引前进方向。

  全国对外友协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新玉就本书整体框架内容进行了系统阐释。自2018年1月启动以来,项目组从全国对外友协系统共收到117个案例,经过反复研讨、改写、编辑和专家点评,从中选出33个案例,形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目的在于系统梳理总结向世界介绍中国,促进民心相通的经验与方法,提出新时代做好公共外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李小林会长、张东副巡视员和周洪波总编辑共同为新书揭幕。(主办方供图)

  活动过程中,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学领域的专家、案例撰稿代表都与大家分享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一致表示,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案例十分鲜活,对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一朵莲花 百年情缘》讲述孙中山先生为感谢日本友人田中隆对革命事业的理解及其不计回报的付出,相赠四颗来自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的古莲子。莲子后经田中隆后人培育开花并逐渐成为中日两国友谊符号和象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非在点评该案例时表示“孙文莲”由孙中山先生的日本朋友的后裔培育出来,最后传回中国,并由此为纽带增进了中日两个城市、两国民众的情感,共同追求和谐成为“孙文莲”的使命。中日两国的民意基础决定了国家间整体的发展方向。“孙文莲”牵动了人们共同的记忆,以历史为鉴,追求和平,共话友谊。

  (请点击下一页阅读《一朵莲花 百年情缘》)


《一朵莲花 百年情缘》

  一百年前,一位胸怀壮志的中国年轻人,革命挫折后来到日本。日本朋友给予他鼓励与支持。他将四颗象征友谊的莲子赠送给日本朋友,日本朋友一直珍视,并将其培育生根开花。莲花成为中日两国友谊的纽带,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情缘线索……

  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6月23日,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朋友,“孙文莲”。这位特殊的老朋友在旅日一百年后,重归故里,根植中山。

  三个月前,在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馆举行了一场名为“孙文莲”莲根的赠送仪式。日本京都花莲研究会理事、事务局局长金子明雄将“孙文莲”莲根郑重地交给孙中山先生曾孙孙国雄。金子明雄说:“双方在2017年底开始商量‘孙文莲’回归故土的各项安排。‘孙文莲’经过百年后回归故土,我衷心希望中日友谊之花能在中山市盛开。”莲根赠送仪式吸引了众多日本朋友。作为当地守口市结好30周年的中山市,为什么要在这里举行一场赠送“孙文莲”的仪式?“孙文莲”是什么?一颗在日本培育生长百年的莲根,为什么要回归中国?百年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金子明雄将“孙文莲”莲根交给孙国雄

  故事要从一百年前的四颗莲子说起。

  四颗莲子 君子友谊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犹如台风掀起的割地、赔款狂潮,将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同时也唤醒了广大中国人民,特别是一大批爱国志士投身到反抗斗争中。年仅28岁的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筹备发起的反清革命运动。随后,他几乎跑遍世界各地,目的只有一个:向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播撒民主革命的火种,同时为革命运动筹集资金。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革命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讨袁未果,被迫流亡海外来到日本,并在此遇到了他革命路上的坚实伙伴——田中隆。

  虽然二次革命失败,但却没有击垮孙中山继续革命的决心。知悉孙中山的志向,田中隆与友人不仅慷慨解囊为孙中山募集革命军资,还提供德制“长府丸”号货船为革命军秘密运送武器。

  所谓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收到这笔军用资金的孙中山立即写下收据并交予田中隆友人犬塚。但是,犬塚在田中隆的事先授意下,趁别人不注意将收据丢进火炉里烧掉了。田中隆曾鼓励孙中山:“我是为了孙文先生热诚的爱国精神而支援的。孙文先生请不要气馁,要将革命坚持到底。”

  孙中山甚为感动。为感谢田中隆对革命事业的理解及其不计回报的付出,他先是取出两条白丝巾,并在上面写上“至诚感神”和“田中先生属”几个字,再取出四粒类似褐色玉石般的东西,一并赠予田中隆。“田中先生待我如亲兄弟,我无以为报,唯以此物相赠。这是我从家乡(广东香山县)带来的莲子。莲花表示君子之间的高尚友谊。我将此莲子赠予先生,当这莲子开花之时,便是中国革命成功之时。”孙中山说。

孙中山赠予田中隆的四颗莲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作为品德操守高洁的君子象征而得到人们的尊重。将莲子赠予友人,是象征着君子的友谊之情。

  百年莲子 破壳绽放

  1959年,田中隆第六子田中隆敏带着4颗褐色的莲子,来到东京都府中市本街拜访荷花专家大贺一郎博士。这四颗莲子,正是孙中山当年赠予他父亲的。

  时间倒回到1951年的初夏,继承家业的田中隆敏从母亲手上接过这四颗莲子。他如获至宝地把莲子放在手心仔细端详,并向母亲了解这四颗莲子背后的故事。

  “孙文先生曾和我说过,一定要让它们(莲子)开花”,父亲的遗训始终在耳边回响,于是田中隆敏决定请荷花专家大贺一郎博士鉴定并培育这四颗莲子发芽开花。1960年春天,田中隆敏将四颗莲子郑重地交给大贺一郎博士。播种前,大贺一郎博士对田中隆敏说:“我现在要切开了吗?”收到肯定的回复后,大贺一郎博士用修枝剪切掉了其中一颗莲子的底部。在细细观察切口后,却说出了一个让田中隆敏揪心的消息:“太可惜了,这颗莲子已经发霉了,不能播种。”为了测试剩下的莲子能够顺利播种,大贺一郎博士将它们扔进盛满清水的杯子:如果莲子浮在水面,则表明这三颗莲子再无发芽希望。当莲子投入水中的那一刻,紧张的田中隆敏屏住了呼吸,心跳加速,空气像是凝住一般,宛如等待一个命运的宣判。三颗莲子先是在水面上停留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向杯底沉去……这预示着三颗莲子依然具备发芽开花的条件!田中隆敏心中的大石瞬间落地,嘴角逐渐上扬。

  在莲子顺利种下的第5天,大贺一郎博士告诉了田中隆敏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莲子发芽了!”

 

莲子发芽后的第19天

  自此之后,田中隆敏每天都会到大贺一郎博士家观察莲子的生长情况。为了培育这几颗莲子,田中隆敏每个月会付给大贺一郎博士两千日元作为培育莲子的研究费用。其实彼时,田中家受二战影响,已是家道中落。大贺一郎博士看到已是一贫如洗的田中隆敏仍然如此义无反顾支持自己培育莲子发芽,感动万分。所以当田中隆敏再次向大贺一郎博士支付研究费用时,他毫不犹疑地拒绝接受。

  为了更好地完成父辈的遗愿,田中隆敏自己也钻研莲子发芽开花的相关技术和莲花的习性,连大贺博士都忍不住称赞道:“你对莲花的观察和研究比我还认真仔细呢!”

  三粒莲子在田中隆敏和大贺一郎博士的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遗憾的是其中两株莲子苗,一株被老鼠吃掉了,另一株枯萎掉了,最终只剩下一株存活。在经过精心养护后,这株幸存的莲子苗逐渐成长为拥有21枚淡红色倒挂金钟形花瓣的莲花。为纪念孙中山与田中隆先生的友谊,这株幸存的莲花被命名为“孙文莲”。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赠送的莲子,加深中日两个民族的相互理解,弘扬“孙文莲”文化,1960年8月由田中隆敏、大藏公望、大贺一郎等人成立了“四莲会”,后改名“莲子会”。田中隆敏说:“孙文先生赠送的莲子,是睦邻主义第一主义的表现,为本着让日中友好之花永远盛开的愿望和有着相同愿望的人们聚在一起而成立‘四莲会’。”当年,孙中山向田中隆相赠莲子时曾说:“中国和日本就像莲茎上的两朵莲花,任何的外国势力都分不开。”

  “孙文莲”的成功开花正如中日关系一样,虽历经坎坷,久经磨难,但最后还是会开花结果,永葆生机和活力。如今,淡红色的“孙文莲”每年7月中旬都在日本下关市的田中隆长府庭院故居如期绽放,飘香满池。

  友谊之花 经久不衰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二战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通过“民间先行”的外交模式,中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而“以民促官”的“渐进积累”也为中日两国关系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两个月后,由作家富成博率领日本山口县文学代表团带着一份极为珍贵的礼物—“孙文莲”访问北京,并赠送给北京中山公园,这也是“孙文莲”第一次回到故土。

  1979年4月8日,正值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一架来自中国的专机徐徐降落在东京羽田机场。邓颖超同志率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访问日本。访问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时,在这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寺院里,大贺一郎博士的学生阪本佑二先生委托主持森本孝顺长老,将“孙文莲”等一批珍贵的荷花品种交给邓颖超,并请她转交给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表达延绵千年的中日人民友谊,这也成为了中日人民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改革开放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将“孙文莲”赠予青岛市并栽种在青岛市中山公园。中山公园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借助这一系统,青岛中山公园在全国中山公园联谊会上将“孙文莲”的莲子赠送给全国各处的中山公园,不仅使孙中山所倡导的博爱精神洒遍神州大地,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他与田中隆的那段君子友情。

  时光飞逝,中日两国建交近40年来虽然时有摩擦和争端不断,但友好合作始终是两国民间交往的主流,这些都离不开中日两国友好团体和人士的不懈努力。

  永远的“莲”缘

  一生为革命奔走的孙中山曾在日本居留时间累积达九年,他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在此期间,孙中山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日本友人并得到他们无私的帮助。也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渊源,“孙文莲”成为中日友好关系的缩影,特别在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期间接受唐招提寺赠予的“孙文莲”等荷花品种,它逐渐地成为中日两国的友谊符号和象征。

孙文莲

  或许是“孙文莲”的巧妙安排,中山市的第一个友好城市就是日本大阪县守口市,冥冥中延续了孙中山先生种下的日本情缘。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中山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时任中山市长汤炳权率团访问守口市,受到了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随后两市政府正式签署了《中山-守口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据当年代表团成员回忆,在临别晚会上守口市提出双方合唱一首歌曲,以此纪念这一段相逢与相知。但由于歌词是日文,中山市便根据曲调即兴谱写中文歌,最后双方以一曲中日合唱曲为本次的行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中山市与日本的友好交往中,有一个人所做出的努力功不可没,他就是旅日广东同乡会会长、著名爱国侨领吴桂显先生。深感家乡迫切需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金,祖籍中山石歧的他抱着“为中日世代友好做一点分内事”的信念,曾多次陪伴来自守口市的政要到中山市考察,做着“穿针引线”的工作,最终促成中山和守口市缔结成国际友城。为了加深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他还慷慨解囊,赞助中国香港、广东名画家前往日本举办中国书画巡回展览,不仅开拓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也为日本人民了解岭南画派特点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在过去30年里,从官方到民间,中山市与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了频繁的了解和交流,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双方青年互访更是交往的重点领域。

  2004年,中山市学生访问团一行26人访问了守口市,在欢迎交流会上,中山市的学生代表弹奏着中国琴、吉它等乐器,其中2人还唱起了日语歌曲。随后,两国学生们伴随着悠悠的音乐翩翩起舞,将联欢会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

  一年后,守口市学生代表团一行15人回访中山市。除了参加充满岭南文化特色的剪纸活动和游览中山市岭南水乡外,他们还参观了位于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深刻了解中山市和日本那一段悠久的历史渊源。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山市民首次直接参与外事接待活动。其中10名守口市的中学生还入住到中山普通市民的家庭,切身感受中山市民的温暖,亲身体会改革开放给广东带来的巨大变化。

日本守口市学生团到访中山

  中山市的青年学生也分别与守口市、长崎市的青年学生组队参加“中日友好交流城市学生乒乓球友谊比赛”和“中日友好交流城市初中乒乓球友谊比赛”,以球会友,以赛传情。

  此后中山也多次以乒乓球这一为两国人民喜爱的运动为媒介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为志趣相投的青年们提供加深彼此了解的机会。

中山市与长崎市学生联合组队参加中日友好交流城市初中生乒乓球友谊比赛

  孙中山爱莲,除了以莲子相赠田中隆,他与梅屋庄吉的友情,也通过莲花在两人的故乡延续。

  中山市文化交流团于2013年携《中国莲.刘春潮漆画作品展》造访梅屋庄吉的家乡长崎县长崎市。展览在当地引发强烈的反响,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观看。通过漆画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莲》展览将莲花的高洁、淡雅和美丽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当地市民,让他们在欣赏莲花之美的同时,感悟独特而又崇高的莲文化。交流团团长郑集思说:“荷花在中国寓意着‘和’与‘合’,‘和’是和谐、和平、和美等等。‘合’是合作、合力等等。这些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象征,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与追求。”“展览所倡导的‘爱’与‘生命力’,将中日两国人民更好地‘莲’在一起。”时任日本众议院议员高木义明激动地说。

  此外,孙中山与另一位友人宫崎滔天的友谊也一直延绵至今。时任荒尾市市长前畑淳治在造访中山时将一幅孙中山与宫崎滔天的合照捐赠给孙中山纪念馆。前畑淳治说:“希望这张照片能把荒尾和中山两座城市的友谊连接在一起。以千万年之光照耀真友情。”

  在中国和日本两国的交往历史中,虽曽发生过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始终是主流,并从未间断。正如象征中日人民友好的“孙文莲”在经历百年后依然在中日两国的土地上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向中日两国人民述说着那段君子般的友谊之情。“荷文化中蕴含着‘和为贵’的思想”,中山市公共外交协会会长韩泽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的莲根回归,延续中日的友好关系,向民众传递中日两国友好情缘。

  孙中山可能未曾想到,当年仅以答谢之情所赠予的4颗莲子,竟开出了今日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孙文莲”繁衍至今,代代相传,时隔多年,成为中日两国友谊的见证和纽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独特且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品德操守的高洁形象,是君子的代名词。又因“荷”和“和”、“莲”与“联”的谐音,莲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亦是和谐、合作的友谊象征。

  中山市延续着拜年的“莲”缘,使中日两国在“孙文莲”的“莲”接下,不断绽放更为灿烂的友谊之花!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