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绿道升级促人人共享治水成果 广东高水平规划建设万里碧道

2019-03-11 07:24 来源:南方报业全媒体 谢庆裕 冯善书 吴哲 陈思勤

  ■生态文明建设看广东

  宽阔的东平河畔,佛山最大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滨江湿地公园呈带状沿河而建,这片由长约8公里的滨河片区改造成的城市公园林荫密布、繁花盛开。碧水长流广场、浪花平台、五彩梯田、樱花台等景观相继映入眼帘,紧邻湿地,未来的佛山CBD——佛山新城栋栋高楼正在崛起。

  这条佛山新城东平河绿道,目前仍在不断完善,力争打造成绿道的另一个升级版——碧道。

  谈及此情此景,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环保工程师苏荣欢颇有感触。他说,这两年作为人大代表履职,他跑了佛山很多地方调研,发现如今很多制造工厂周边的河涌水清岸绿,就连工业园区里也布满了小花园、小绿地,让人欣喜。

  去年5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形成“绿道”和“碧道”交相呼应的生态廊道。

  据省河长办介绍,今年我省将抓紧开展万里碧道规划编制,在各地市推荐并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精心遴选并做好10个省级试点工作,确保今年建成100公里以上的碧道。

  沿河绿道为升级碧道打下基础

  “以往这里是人迹罕至的荒芜滩涂,如今沿着岸边走,一河两岸景观岸线一览无余。”

  “老佛山”王伯去年10月从佛山老城区来到佛山新城购房置业,现在每逢周末都会到东平河绿道的湿地公园放松休闲。

  “在这里跑步健身,时不时与花海、青草地、绿树擦肩而过。放慢脚步,呼吸着花香,就连远处的高楼大厦都显得明快可爱了起来。”王伯感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最近身体好了不少,感觉人也年轻了。

  除了花海、树林等自然景观,各种亲水栈道、健身游乐场等设施也融入其中,不远处还有佛山市最大的世纪莲体育中心。

  这条亲水绿道给当地发展带来的提质作用显而易见。

  佛山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新城依水而建,自西向东的东平水道和重点开发区内纵横交错的水系,为新城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新城是佛山市未来发展的新中心,建设中充分融入了生态文明理念,将水引入城市,引入生活,营造城水相依的岭南水乡形象。在新城滨河景观带,佛山把长约8公里的滨河片区改造成为特色突出的城市公园,强调“高效率,慢生活”,让人们在怡人的生态美景中放慢脚步,与自然生态环境亲密接触。

  位于佛山新城的东平河绿道,正是广东未来着力打造万里碧道的雏形之一。省河长办介绍,广东万里“碧道”将作为下一阶段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最重要抓手,将在南粤大地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说,碧道有不少部分跟沿水的绿道重合,水的治理不仅是水质的提升,更体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观念。我省此前建设的绿道有不少是沿河而建,这也为广东进一步推进碧道建设打下较好的基础。

  凸显地方特色建绿色生态水网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各地要切实结合本地实际,凸显地方特色,大胆创新探索。”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珠三角核心区应突出解决区域河流水网水体黑臭、水生态损害、水域空间侵占等突出问题,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都市亲水空间。沿海经济带应突出保护与开发并重、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整治并举,打造好粤东粤西两翼滨江滨海生态脉络。北部生态发展区应以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重要生态敏感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为抓手,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水质,防止水土流失,优化江河湖库的自然生态。

  目前,部分市正开展试点工作。潮州已经沿韩江修起了亲水栈道,深圳已主动“认领”了1000公里的碧道建设任务。

  其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大沙河纵贯南山全境,是一条蜿蜒美丽的“绿色飘带”“城市项链”,将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深圳湾串起。去年9月8日,大沙河生态长廊两公里示范段正式对市民开放。“要用两年时间将大沙河打造成深圳‘塞纳河’,连通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深圳人才公园,成为全市最美的景观河、最大的滨水慢行系统。”当地政府部门介绍。

  目前,深圳提出因地制宜打造都市型、城区型、郊野型、湖库型、河流型、滨海型等丰富多样的碧道,未来要实现每个区建设一条试点碧道,带动两岸城市品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保好水与治差水并重

  记者了解到,根据我省规划,万里碧道建设是作为“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之后,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并要求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清四乱”、“五清”等专项工作,统筹考虑绿道网建设、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等工作,开展碧道试点建设。

  在各地碧道试点工作中,水污染治理被放在首位——坚持保好水与治差水并重。全力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碧道建设试点的目标水质初定为不低于Ⅳ类。此外,还要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快滨水景观建设,加大水文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岛邮政营业所主管谢坚长年在海岛工作,对海域生态环境的点滴变化有着切身体验。他说,近年广东统筹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珠海建成海岛生活垃圾离岛无害化系统,实现了海岛生活垃圾从“在岛简易堆填”到“外运无害化处理”的改变。“海水更清澈了,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都少了。”

  据省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省累计建成运营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0座,日处理能力达2362万吨,全国排名第一。新建成配套管网7615公里,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全省185个城市黑臭水体完成阶段整治,广州市成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马向明说,绿道推动的是生态保护与人的享用相结合,古驿道是在绿道的基础上推动历史文化与人的享用相结合,碧道则是在绿道的基础上,将水的治理跟人的享用相结合,通过碧道建设使治水成果人人共享。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谢庆裕 冯善书 吴哲 陈思勤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