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创新发展模式 迈向绿色低碳

2019-02-23 07:43 来源:南方网 张子俊 李赫 廖瀚 董有逸

试验段项目工程盾构井外的龙门吊非常威武。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石磊 肖雄 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进一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规划纲要》提出的一系列新布局、新方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激发起建设发展的新动力。

  连日来,南方日报深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中山小榄北区社区近零碳社区试点等项目,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第一线。

  深圳

  深圳公明水库旁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能参与这样的工程,很有成就感”

  记者跟着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罗田管理部总经理闫军南,走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339米结构性试验段,操控室内工人正运行盾构机为开掘1327米工艺性试验段做准备。穿过隧洞,最终到达深圳市光明区公明水库区域,闫军南自豪地说:“未来西江水将通过刚才走过的管道引入水库。”

  《规划纲要》指出,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并提出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对我们来说非常提振士气,能参与这样的工程,很有成就感。”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宣传负责人单小亮说,2019年2月1日,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获水利部批复,今年工程将全面开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资源供给提供坚实保障,也为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把资源留给后代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佛山市顺德区的西江干流鲤鱼洲,沿途输水至拟新建的广州高新沙水库、东莞松木山水库及深圳罗田水库,最终到达深圳市光明区公明水库。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13.2公里,其中干线长90.3公里,设计流量80立方米/秒。

  记者注意到,与传统的调水工程采用明渠疏水不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是通过深埋盾构管道的方式输水。“这主要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考虑,最大限度节约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将节约88%的土地资源,面积相当于近30个天安门广场大小,这也完全契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单小亮表示。

  此外,管道深埋在地下40—60米,地下施工,上方基本不受影响。但选择深埋盾构方式也意味着成本、难度增加。“我们还是宁愿把困难留给自己,把资源留给后代。”闫军南表示,正是因为这一项挑战,主体工程全面施工前先开展试验段项目。

  今年上半年主体工程将陆续开工

  339米结构性试验段隧洞出口旁,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副经理何调林,正在检查盾构隧道钢管的情况,这些钢管将嵌入隧洞内,成为真正的输水管道,“非常荣幸能参与到这样的工程中,很有职业成就感,我是在大湾区‘焊接梦想’。”何调林一直从事钢管工作,已经成为同事口中的“钢管专家”。

  由于工程输水线路长、受水区域广,且珠三角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克服多断层、强透水等施工难题,而且盾构隧洞在调水工程中较为罕见。为此在深圳市光明区启动试验段项目,其中包括339米结构性试验段和1327米施工工艺试验段。

  2018年10月24日,结构性试验段盾构贯通。在贯通的隧洞中,工人正在混凝土管片上安装调试监测仪器,检测盾构管片的接合情况。“试验段就相当于一块试验田,在这里可以检测各项技术的适用性。”闫军南表示,试验段的贯通为下一步工艺性试验段施工及主体工程开工积累宝贵经验,现在盾构机已经转向另一方向的施工工艺试验段。此外,工程还通过安全、质量、投资、进度、廉政这“五大控制”推进施工。“现在试验段贯通了,《规划纲要》也重点提及这项工程,我们非常有信心和干劲。”闫军南说。

  单小亮透露,项目主体工程将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开工,计划2024年建成,届时将缓解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缺水问题,同时为香港特区、广州番禺、佛山顺德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另外还将改善并解决东江流域生态用水问题。“我们都非常有动力和干劲,一定全心全意建设好这个工程,全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安全,为国家、社会、子孙后代献上一份超级厚礼。”单小亮说。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张子俊 李赫


江门崖门环保电镀基地吸引了不少企业进驻。 通讯员供图

  江门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

  驱车从新会发电厂出发,一条长达1.5公里的水泥“长龙”延伸向远处。“这是我们新建的管廊,专门用来铺设各类废水、蒸汽等管道,以后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利用电厂的蒸汽,整个园区的环保标准将进一步提高。”指着园区内大大小小的管道,江门新会崖门镇政府有关负责人有着无限憧憬。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笔者获悉,接下来江门将以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为范本,探索与澳门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谋划江澳跨境合作实验区。

  企业看好合作区发展前景

  合作区位于新会区崖门镇,处于江门大广湾经济先导区。“这里区位条件非常优越,交通设施建设也正在不断改善,港珠澳大桥珠海落脚点到崖门出口仅62公里。”崖门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园区附近的崖门出海航道可通航3万吨级货轮,借助西部沿海高速,园区企业可通过港珠澳大桥直达澳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不少企业纷纷主动进驻合作区,希望抢占发展先机。崖门镇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合作区规划总面积达4442亩,包括崖门环保电镀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区、信息科技产业区、珠宝钟表产业区和登高石工业区等核心产业区。

  其中,崖门环保电镀基地建成区约1000亩,目前累计投入22亿元,已签约入园企业达到105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占地约300亩,计划总投资8.03亿元,此前已成功引进总投资3.5亿元的家田正川科技项目,目前项目已动工建设,并完成首层地基工程;信息科技产业区则占地300亩,总投资约10.2亿元,正加紧填土和管网铺设工程;珠宝钟表产业区占地约400亩,现在也已经启动征地前期工作。

  “我们将以合作区为载体,与港澳探索园区共建等新型开发模式,力争成为湾区产业共建的先行者。”江门市新会区发改局总经济师钟慧良介绍,今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开发银湖湾滨海新城,探索与澳门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谋划跨境合作实验区及合作用海示范区,打造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粤澳合作平台、突破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试验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战略支撑区。

  “拒绝”数十家不符合环保标准企业入驻

  走进崖门环保电镀基地,映眼而入的是园区内蔓延至远方的大小各异的管道。“入驻企业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水,都会通过管道引向废水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基地运营方、江门市崖门新财富环保工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按照规划,废水处理中心总设计能力为3万吨/天,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为了解决当地电镀企业的环保整改需求,该市大力引进澳门资本,双方共同合作在银湖湾滨海地区设立了一个专业的环保电镀基地。“江门有市场需求,澳门则可以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形成共赢局面。”钟慧良说。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政府工作人员赵锦洪介绍,崖门环保电镀基地由澳门著名企业家萧德雄投资兴建,是目前广东省建设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电镀基地,也是粤港澳合作电镀产业升级示范区。“今年以来,园区先后引入欧普照明等重点企业,电镀基地三期10万平方米厂房和总投资2.5亿元的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我们将在整合江门市原有电镀产业的基础上,未来更加注重引进高附加值、能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项目。”赵锦洪透露,近几年该园区已“拒绝”了数十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接下来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引进更多环保友好型的高附加值产业项目。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董有逸 通讯员 肖浩


福兴新村“光伏家庭”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供图

  中山

  中山小榄北区社区:探索“近零碳排放”可推广碳普惠机制

  每天清晨,在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村口的社区农园中,福兴新村的几名居民正在种植应季蔬菜:菠菜、萝卜、毛豆……

  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人员谭鸣超介绍,这片曾是荒地的土地开垦为农田后,被整齐划一地分成30块区域,由福兴新村的居民认领种植。“居民所种植的蔬菜水果都会归他们自己所有,但他们会承诺不使用化肥,并维护环境的整洁卫生。”

  从2014年入选该年度广东省重大低碳示范项目开始,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的居民们在低碳试点工作的摸索中逐渐学习成长。2017年底,北区社区入选首批省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名单,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近零碳社区试点项目。

  推广绿色种植,实现绿色循环

  不使用化肥,如何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在社区农园建设了地下餐厨堆肥装置,鼓励、引导居民们将餐厨垃圾、杂草等放到装置中。这些垃圾在装置中发酵后,会形成天然肥料,直接渗透到土地之中,让土地在绿色循环中变得肥沃起来。

  在福兴新村福成路上的“低碳驿站”,绿色循环的理念践行得更加彻底。“低碳驿站”小屋背后放置有三个蓝色大桶,屋顶的水管直接接到桶内,三个桶几节管组成雨水收集系统。这样一个简单装置,便可以满足驿站农园的日常灌溉。

  除了社区农园外,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还在村中推广绿色屋顶,即在村民家中阳台建“小菜地”,以一个个小系统来推动全村绿色大循环。该村良好的农业基础使这一工作进展顺利。“许多居民都是很好的种植者,有经验有基础,也很积极。”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光伏发电,每年每户可收益数千元

  福兴新村的“低碳驿站”,是全村低碳生活的中心和缩影。这座负排放的小木屋,在屋门前安装有三千瓦的太阳能光伏,产生的电能不仅供驿站日常使用,还有富余电量可上传到电网产生经济效益。

  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是低碳生活的重要部分。建设“光伏家庭”,在居民家中屋顶安装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装置,不仅能大量减少碳排放,也能让村民产生收益。以一名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的居民为例,除了日常用电,他将光伏装置产生的多余电量卖给电网,收回安装成本后,一年可以产生数千元的收益。经过数年实践,福兴新村已有10余户居民安装了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装置。谭鸣超介绍,三年内,他们将力争该村内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45%。

  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量,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还在村中建起了免费充电桩,包括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三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三年内碳排放量要减少75%

  社区里,由居民认领的小农田里种植着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供给村民的日常食用;民居屋后的蓝色大桶里,存放着下雨天时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日常使用与农田灌溉;四个免费的太阳能充电桩,为居民提供绿色出行的新选择;依靠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电的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着天气状况与低碳生活建议;主干道上,太阳能路灯也将陆续安装。福兴新村的绿色生活,已经覆盖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从“低碳”到“近零碳”,小榄北区社区一直在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碳普惠机制。

  据中山市小榄镇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何益清介绍,北区社区的近零碳社区试点项目,是在原有的低碳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采用低碳技术、方法和手段,利用有效数据监测,约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至趋近于零,实现绿色低碳生活。

  何益清表示,2019年将在试点区域内大范围铺开低碳项目。从2018年起,他们预计将在三年时间内,让试点区域内的居民人均碳排放量减少75%。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廖瀚

  统筹:郑佳欣 吴哲 黄颖川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