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沈丛升)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城市发祥地,是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其特有的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充分展示了汕头市“百载商埠”的人文历史,加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对于恢复开埠区历史人文风貌、推进汕头市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去年,汕头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市人民政府提请的议案,同意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而在汕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汕头市人大代表陈瑾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强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域旅游交通设施配套建设的建议》也收到良好的督办效果,目前汕头市金平区已就一系列服务措施进行了研究和落实。
立法保护小公园开埠区规划建设
《保护规划》提出开埠区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以及开埠区外围风貌协调区,有利于开埠区整体的保护与建设。此外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定位、功能结构、用地布局、公共空间规划等,基本符合开埠区未来的发展要求。对开埠区重要风貌特征,提出的保护措施,切合开埠区历史风貌的保护要求;将开埠区建筑分类,并制定对应的控制要求,为保护和恢复开埠区建筑风貌提供了依据。
小公园开埠区首期修复改造工程自去年3月启动,目前一期修复已经完成。在小公园开埠区的核心区,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往小公园游玩参观。
通过立法来保护小公园开埠区规划建设后,小公园的各项建设发展顺利。近日,金平区发布小公园开埠区业态规划指引,确定三环三线13条街的主业态。
根据规划指引的方案,三环三线13条街和中山纪念亭周边核心区,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再整合升级,确定了各自的主业态,打造不同的特色街。其中,业态规划指引涵盖了潮汕非遗文化一条街、民俗文化一条街、特色百货一条街、文化艺术一条街、潮汕茶文化一条街等,确定了小公园开埠区的主业态。
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开埠区配套建设
汕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汕头市人大代表陈瑾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强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域旅游交通设施配套建设的建议》,交汕头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办理。
在督办发现,小公园开埠区仍然暴露很多问题:一是尚未开辟公共停车场所,造成旅游大巴和自驾车停车难问题,保护规划中的一些公共设施用地,特别是停车场用地仍未拆迁,难度较大,进度缓慢;二是公厕的数量和卫生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三是没有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管制,容易出现人车争道或车辆双向行驶堵塞道路等问题,严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四是没有设立旅游交通标志。
对此,汕头市金平区已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将小公园周边的国平路、升平路等道路纳入慢行系统,首期修复改造工程完工后,这些路段将指引游客步行出游。
而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位于国平路与外马路交界的(外马路27号)南粤大厦停车场重新修缮,并改造成小公园首个专用的停车空间。修缮后的南粤停车场共计8层,可以同时容纳约130辆汽车。
此外,国平路小公园附近,金平区还将利用已倒塌的公产房用地重新改造建设一座双层约合4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也正加快建设,其外观设计效果将做到与小公园建筑风格相协调。
金平区就停车、交通、治安、文明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措施的落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辖区所属街道设置三个视频监控室,并在核心区域设治安岗,加强小公园开埠区的安全管理;在现有开埠区文明驿站的基础上,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功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设置科学合理的行车路线,维护交通秩序等。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