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姚劲杰 关磊
六月的岭南腹地骄阳似火,一场5公里武装越野比武正激烈展开,始终保持领先的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两栖装甲步兵六连,高擎“硬骨头六连”战旗,第一个冲过终点。
走下训练场,六连指导员冯杰说:“今年年初,习主席给我们回信,勉励我们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信念坚定,在炮火硝烟中立下赫赫战功;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我们要传承铁心跟党走的忠诚基因,做听党话、跟党走的‘硬骨头战士’。”
“硬骨头六连”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的英雄连队。80多年来,“硬骨头六连”转战南北、功勋卓著,为全军部队树起一面永不褪色的战旗。
理想信念坚定如初
在“硬骨头六连”有一句经久传诵的话:“铁心跟党听指挥,万难不屈硬骨头”。
“在连队,深读历史、学研理论成为新风尚。”冯杰说,连队坚持每日读书、每周评书、每月荐书、每季购书,官兵靠读书这一法宝,使头脑更加清醒、立场更加坚定。无论在哪,只要条件允许,读书是六连官兵每日必做的一件事。
2019年8月,该旅开展“不忘初心再长征”主题实践活动。重走长征路途中,六连排长高博文带着一本《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一路思一路学,理论笔记记了一大本。回到营区后,高博文代表单位参加集团军理论骨干集训,以满分成绩夺得第一名。他说,这次重走长征路,是一次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加深的是对党的感情。
大学生士兵刘思实刚下连时,不适应紧张的训练生活,为了逃课经常借故站岗、帮厨,一坐进教室就哈欠连天。
时任指导员熊维将他拉到学习室,用习主席在梁家河的奋斗故事教育刘思实,他深受触动。从此以后,刘思实奋起直追。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刘思实及时跟进学习,不仅当上连队十九大精神宣讲员,还被战区陆军表彰为“理论学习之星”。退伍后,他凭着深厚的理论功底考上公务员。
“‘学理论、育传人’是六连的优良传统,他们总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中央指示精神。”旅领导说。
“新时代发扬‘硬骨头精神’,就是要把咱们连锻造成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连队。”六连战士王冬林在士兵讲堂上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走出校园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在‘硬骨头六连’当兵时,我就明白一个道理,跟党走准没错。”北大燕园百年讲堂,一位学子关于“青春的颜色”的演讲激情澎湃。
他叫李波,是北京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硬骨头六连”退伍战士。李波说,六连是自己人生的另一所“北大”,在那里,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大是大非面前,官兵没有一人思想滑坡掉队;改革移防、岗位调整等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近年来,连队先后5人考学提干,6人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有6名退伍战士在政府单位就职。
人人争当火炬手
2013年10月,六连接上级命令,赴浙江余姚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救援现场一处房屋被洪水围困,摇摇欲坠,里面还有被困群众。
“党员突击队,跟我上!”战士周磊二话没说扭头冲了进去。回忆起当时惊险的场景,周磊说:“‘硬骨头六连’官兵永远与人民站在一起。”
这些年,六连先后多次参加支援地方抢险救灾行动,他们临危受命,抗击“桑美”台风,参加杭城抗雪,在余杭封堵决口。
“大项任务和重大考验面前,连队官兵始终无所畏惧冲锋在前。”连长赵松说。
2017年6月,连队听令从驻防42年的浙江省杭州市移防岭南乡村,面对地域反差、未知环境、亲人分离,全连官兵毫不迟疑,打起背包就出发,放下背包就训练。
回忆当时的场景,熊维说:“不是不留恋,我们一直有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明白部队移防是改革强军的关键一步。”
“六连申请打头阵!”千里移防后的首次海训困难重重,装备性能底数不清,陌生海域海况复杂,台风季节天气恶劣。尽管如此,全营训练准备会上,六连依旧主动请战。
事实上,刚进驻海训场,六连就去勘察地形和海况,从岸边地势起伏到风浪特点规律,都进行了仔细研究。从交接装备到参加海训这段时间,他们早对战车做了全面体检,自然成竹在胸。
“那就交给你们,做好风险评估,抓紧时间开展。”营长当即拍板。
每当难关险隘在前,六连都能得到上级充分信任。他们多次圆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摸索形成战场信息共享、近距离火力支援等10余种新战法。
近年来,从抗洪抢险到转隶移防,再到扶贫攻坚,六连一次次在关键时刻站在排头。
2019年,连队被陆军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如今,新一代六连人接过前辈的战旗,让“硬骨头”精神历久弥新,焕发时代光芒。
退伍不褪色,从六连走出去的人都有为人民服务的心。30多年来,六连退伍老兵荀为民不仅拿出20万元孝敬烈士父母,还牵头组建公益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活动。去年,荀为民因对社会贡献突出,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并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
备战打仗每天都是出征日
6月6日清晨,随着一阵急促的哨音,正在某海域执行海训任务的六连,开始了战斗的一天。
不见口令,只听哨音,全连有条不紊请领装备。集合、站队、出发,天空下起瓢泼大雨,战备演练如期进行。
历经战火洗礼,六连官兵始终把军事训练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打赢能力,坚持把练兵备战推向深入。
取个物资为何跑三个库室?能不能按行动类别摆放物资?
一次拉动结束,六连官兵发现营房战备库室位于三楼,大大影响了出动效率。他们集思广益,对库室布局重新规划,将其搬至一楼,并按行动类别统一摆放物资,有效缩短了战备拉动时间。
近年来,六连官兵探索出战备物资装箱化、战斗装具宿舍化、定人定物实时化的战备管理模式,梳理出20类169条战备运行规范,大幅提高了应急备战能力。
2019年,上级不打招呼临机拉动,六连第一个到达指定位置,人车物编组分毫不差,比规定时间提前近半小时,创造了全旅紧急出动的新纪录。
“宁要暴风骤雨中的良好,不要风平浪静的优秀。”这是六连官兵常说的一句话。
不管时间怎么变、装备怎么换、任务怎么改,六连对训练的标准就是贴近实战。战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练什么,打赢如果没有极限,他们就练到突破极限。
今年3月,旅组织乘员考核,六连遭遇滑铁卢,装甲通信科目排名靠后。他们奋起直追,赵松带着全部车长住进车库,誓言“不练到全员优秀不搬出车库”,每天铆在车库里训练17小时。经过10天苦练,终于在4月的乘员等级考核中达到全员优秀。
在集团军“岭南尖兵”比武竞赛的掩体构筑课目考核中,大多数参赛队员选择构筑较简单的跪姿掩体,上等兵卢自豪却选择了构筑难度更大、分值更高的立姿掩体。
在规定时间内,卢自豪不仅成功完成立姿掩体的构筑,而且比其他参赛队员构筑的掩体更结实,当仁不让拿下最高分。
问及为何这样选择,卢自豪直言:“在实战条件下,立姿掩体比跪姿掩体更安全。”
改革调整以来,六连官兵始终在训练中立起战斗力标杆,瞄准实战化靶心,真正把连队锻造成能打胜仗的尖刀铁拳。近3年来,连队先后16人次在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19人次打破9项旅纪录、连队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成绩年年全旅第一,去年,六连被陆军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