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改革先锋风采:顺应历史潮流 与时代同行

2019-01-12 06:53 来源:新华社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3)郎平,与时代同行

  2018年10月19日,在日本横滨,中国队主教练郎平在2018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半决赛中国队对阵意大利队的比赛中指导队员。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郎平:“女排精神”传承者

  1978年12月18日,北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而就在8天前的曼谷,郎平在亚运会比赛中完成了她在国家队的首秀。

  40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郎平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运动员成长为功勋卓著的教练员、“女排精神”的开创者与传承者。

  进入国家队三年后,郎平与她的队友们在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连战连捷,首夺世界冠军。之后的五年里,中国女排又两次赢得世锦赛冠军,卫冕世界杯成功,并将奥运会金牌收入囊中,创下史无前例的“五连冠”。女排姑娘们团结拼搏的身影,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一个缩影。她们所缔造的“女排精神”,也早已超出体育范畴,成为激励国人发愤图强、锐意进取的重要力量源泉。

  “我觉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特别是遇到困难、不顺的时候永不放弃,我觉得就是这种精神。哪怕我输给你,但是我也要把我的水平打出来,永远不放弃。”郎平说。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执掌教鞭前,这支队伍被形容为“烫手山芋”。众多国内教练对国家队前景缺乏信心,选聘主帅的进程充满曲折。危难时刻,郎平挺身而出,“我来不是享受荣誉的,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拼搏。”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重现生机和活力,接连夺得世界杯和奥运会冠军,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

  眼下中国正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而郎平手下这支冠军之师也在训练馆中挥汗如雨。郎平曾撰文写道:“从中国女排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我们就一直在说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女排的冠军之路,和我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事业永远在路上,我们每个人站在这个位置上都会为国家荣誉而战,都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传承女排精神。”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1)程开甲:斯人虽逝 精神长青

程开甲在打字机上撰写论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程开甲:斯人虽逝精神长青

  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18年11月17日,101岁的程开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1个月后,这位一度隐名埋姓多年的“两弹一星”元勋,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1918年8月3日,带着家族光宗耀祖希望的男婴在江苏吴江呱呱坠地,取名开甲。13岁那年,他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成为科学家的理想渐渐萌发。

  在那个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苦难岁月,这个立志“科学救国”的吴江青年远渡重洋,求学英国。

  很快,他便崭露头角——与导师波恩共同提出超导电性双带机理,在《Nature》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面对祖国的召唤,于1950年果断归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作出了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1960年,正在南京大学任教的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加入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中。

  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销声匿迹几十年。也就是在他“消失”的那些年,他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每次核试验任务,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

  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因病在北京逝世。

  生前,他荣誉等身。他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等。

  逝后,他精神长青。他生前所在的某部官兵把对他的缅怀之情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一等功臣袁小进说:“一定要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赤胆忠诚、勇攀高峰、淡泊守真的精神火种,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为强军兴军伟大事业作出贡献。”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1)李雪健:演艺事业始终与国家和时代同步

  在河北唐山举行的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活动之一——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者表彰仪式上,李雪健致辞(2016年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李雪健:演艺事业与国家和时代同步

  即将65岁的李雪健经常把“要奋斗”挂在嘴边,他的奋斗方向是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在他看来,“接地气”是要和时代同步,与同时代的观众有共鸣;“传得开”是要好看,一部戏一传十、十传百;“留得下”是要创作经得住时间考验、有生命力的作品。

  改革开放前,李雪健当过工人、当过兵,还曾是部队宣传队的业余演员。后来,李雪健成为正式演员。1980年,他凭借话剧《九一三事件》夺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随后的演艺生涯中,李雪健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电视剧《李大钊》中饰演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在电影《焦裕禄》中饰演好干部焦裕禄、在电视剧《渴望》中饰演好人宋大成、在电视剧《水浒传》中饰演梁山好汉宋江……

  进入不惑之年,李雪健被查出鼻咽癌。领导立刻劝停,他却很坚决地说:“戏在我手里停了,那我还不如死了。”此后,李雪健上午治疗,下午拍戏,“自讨苦吃”,坚持把戏拍完。

  经过治疗的李雪健,更珍惜每一次表演机会。2002年至今,他拍摄《建党伟业》《父爱如山》《嘿,老头!》《少帅》《北部湾人家》等多部影视作品,以不同角色活跃在观众的视线中。

  李雪健199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5年在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此后他还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

  李雪健戏路宽阔,演技精湛,质朴与激情并蓄,焦裕禄、杨善洲、宋大成等经典角色早已镌刻进几代观众的记忆中。他是中国影视界的一面旗帜,“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影视大奖皆有斩获,却始终低调谦逊。

  改革开放激荡40年,演员生涯40余载,李雪健的作品始终与国家和时代的发展同步。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2)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2011年8月19日,在敦煌莫高窟举行的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作报告。新华社发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穿上高帮翻毛靴,踩过厚厚沙地,樊锦诗走进危崖上凿出的莫高窟。初见敦煌已有半个多世纪,她守住敦煌白了头。“我白天想敦煌,晚上梦敦煌。80岁了,还能为敦煌做事,无怨无悔!”

  樊锦诗祖籍杭州,上海长大。她爱逛博物馆,高考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1963年,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也如此。“敦煌石窟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25岁的她来到大漠戈壁中的莫高窟。

  风沙漫天,住土屋、喝咸水、点油灯……“条件很苦,但我没想离开。”樊锦诗说,打动她的是延续千年、魅力独特的莫高窟,更是坚守敦煌文物事业的众多前辈。

  樊锦诗常言,人在时代中。她说:“改革开放带来开放头脑和国际视野,我们开始大踏步向前走。”

  她难忘敦煌莫高窟“申遗”。对照世界公约和国际宪章,才知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莫高窟是人类的无价之宝,我心想一定要保护好。万一有闪失,我就是罪人。”

  1998年起,她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7年。她说,不是做官,而是担当、责任和使命,要有“问题意识”。

  她推动制定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让莫高窟有了专项法规这一“护身符”;她继承前辈的“爱才如命”,并以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理念技术、培养人才;她倡导科学保护、探索数字化,如今先进的保护技术不仅延缓了千年洞窟的衰老,更让它以数字的方式“容颜永驻”……

  2010年,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第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莫高窟的管理与旅游开放创新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向世界推广,称其是“极具意义的典范”。

  “苦都让老先生们吃了,可表彰全给了我。”樊锦诗不忘前辈筚路蓝缕的创业路。

  半个多世纪,樊锦诗与莫高窟相依相守。她把全部情感凝结成对莫高窟的一个“爱”字:“和谈恋爱一样,既然爱她,就要想尽办法去爱!”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