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成本太高致药企“断供” 带量采购倒逼效应渐显

2019-01-06 08: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萍

  “企业断供的现象,或不会是仅康芝药业一家,带量采购新政的倒逼效应也在逐渐显现。”一位上市药企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月3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称:“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尼美舒利分散片(100mg×20片/盒)因成本上涨,企业提出无法按原价继续供应,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月7日起取消该药品采购资格。”

  就康芝药业放弃上海带量采购,1月4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向康芝药业咨询相关事项,但康芝药业证券办、办事处销售等工作人员都三缄其口不愿意解释具体原因。

  康芝尼美舒利“断供”

  据了解,尼美舒利主要用于解热镇痛药,1997年我国开始生产尼美舒利原料及片剂,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目前我国有55家药企生产尼美舒利相关药品,其中就包括康芝药业。

  其实尼美舒利分散片不属于本次“4+7”带量采购药品目录,而是2016年上海市医疗机构第二批集中带量招标采购品种。

  2015年12月31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上海市医疗机构第二批集中带量招标采购公告》上,对尼美舒利口服常释剂型等6种药品进行集中带量采购,尼美舒利分散片50mg和100mg剂型分别采购50万片和550万片。2016年10月10日公布结果,尼美舒利分散片两个剂型的中标价分别为10.30元/盒(50mg×20片)、17.51元/盒(100mg×20片),中标企业均为湖北舒邦药业。

  但是根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通知内容,带量采购品种范围内的原本市中标药品和带量采购招标质量入围药品,如自愿调价到不高于带量采购中标价格的,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可在本通知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至药事所办理确认手续,否则不能在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销售,但可在医保定点药店销售。

  因此康芝药业提出申请,自愿将100mg×20规格的尼美舒利分散片采购价降低至带量采购中标价继续供应,以非带量采购中标企业身份保留其医疗机构采购资格。据了解,调价后药品可继续在上海市医疗机构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加价率销售,维持原中标标期不变,但不计入医疗机构带量采购使用量。

  不过,1月3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称,由于成本上涨,康芝药业无法按原价继续供应,自2019年1月7日起取消该药品采购资格。

  对于成本上涨相关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致电康芝药业相关负责人,但均未得到回复。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立臣表示,药企的中途退出可能有多个原因,如当初或想要用价格来换市场,但是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没有利润,所以想要退出;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此前经常出现的因为原料药被垄断导致下游药品涨价或短缺。

  上述药企负责人指出,是否因为原料药导致成本上涨,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发现,我国生产尼美舒利原料药的企业有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化学制药厂以及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康芝药业称出现成本上涨,但是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告,中标企业湖北舒邦药业的尼美舒利口服常释剂型目前供应稳定。

  史立臣则认为,企业不会无缘无故报价,虽然价格会降低,但是总利润只有上涨时,企业才会选择参加带量采购。“但带量采购只是市场的一部分,例如本次“4+7”带量采购只占北京市场份额的30%左右,如果药企发现院外市场变得利润更高,那么它就会试图脱离带量采购,但相关部门不能让药企在带量采购中“来去自如”,否则政策就会乱套,无法继续有效推行,应该设立一定的脱离门槛,如医疗机构不得采购脱离带量采购的药企药品。”

  带量采购倒逼效应显现

  康芝药业尼美舒利分散片断供再次引起了对带量采购的争议:压价幅度过大是否会导致出现类似赫赛汀、丝裂霉素的短缺药现象。据了解,本次“4+7”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96%。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柳鹏程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4+7”带量采购主要砍掉了药企的销售费用,但价格大多不会低于或者逼近生产成本,并认为,带量采购不会出现药品短缺影响到医院使用的情况,因为治病并非必须用某种药,如果缺少某种药品,医生可以使用替代品,或者选择其他的药品组合。

  对于此次退出的具体原因,康芝药业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都三缄其口。上述药企负责人则指出,这或许是带量采购新政的倒逼效应显现,其他药企为销量不得不降价,但需要承受降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带量采购实际上是希望挤压药价虚高水分,让老百姓获益,但对药企来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亦不能唯低价是取,同时也要考虑药企成本上涨等因素。”

  事实上,此前有在4+7采购中中标企业表示,在可控成本范围内,不惜大幅降价抢占市场。上述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带量采购新政下,行业的格局已经在发生变化,价格将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不过,对于中标价较低的问题,业内此前已经有担忧的声音。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分析人士称,在低价入选的前提下,能否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这是带量采购能否真正落地尤为重要的环节。而尽管此次退出的并非带量采购中标企业,但是近年来常见药、低价药因成本上涨等因素退出供应的救命药并不在少数。

  本报记者 朱萍 实习生 武瑛港 北京报道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