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开启新征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10-21 07:19 来源:南方网 郑佳欣 黄颖川 吴哲 辛均庆 朱伟良 叶石界 胡新科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吹响了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广东团多位代表表示,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冲锋号。尤其是报告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让代表们满怀憧憬、信心百倍。

  五年来,广东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代表们都看在眼里。

  忠华集团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江军芳代表来自清远,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五年来广东贫困山区发生的深刻变化,生活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十八大以来推出的好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

  “我是粤北山区出来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这几年来对我们农村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中国能建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教练刘仔才代表表示,这几年,广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村里的道路修好了,路灯通上了,自来水也喝上了,村里的文化站也建好了,精准扶贫让贫困的村民生活水平改善了。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代表们倍感振奋,对未来发展更增信心。

  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代表说,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指明了思路和方向。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

  陈奕威表示,结合惠州实际,主要抓三个关键: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村庄规划编制,避免“千村一面”。二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开展百局扶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企扶百村“三个一百”活动,实现“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三是以“3+3+X”模式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个“3”是深化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不断提高水平和效率。第二个“3”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工程”。从最基础的“八通四改”做起,推进农村通公路、通自来水、通公交、通路灯、通网络、通电视、通电商和通金融,改造农村房屋、农网、天然气和厕所;顺应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每个示范村建成一个公共服务站、一个卫生站、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幼儿园、一个养老院、一个公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基层治理这个保障,突出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个“X”,就是结合各村实际,开展好“自选动作”,形成新农村建设“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力争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梅州是广东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代表说,我们将按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创新扶贫的形式和内容,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谭君铁介绍,梅州要在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重点推进349条省定贫困村的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持续用力,抓好民生补短板工作,解决好群众就医、子女就读和其他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

  ■南粤新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 小康路上加速跑

  “我做梦也没想到,晚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新落成的幸福安居房内,63岁的五保老人杨天养高兴地诉说着晚年幸福事。

  在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的茶山上,正在为茶树施肥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深圳盐田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生态休闲茶园产业每年将给村里带来24万元分红,也给贫困户们带来脱贫的希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嘱托,扎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始终注重民生、保障民生,奋力铸就全省民生改善新篇章。

  南粤大地,民生暖流激荡。过去五年,广东坚持民生优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794万人。民生保障投入大幅增长,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等多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省贫困线以下14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站在新的起点上,广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民生为先

  实干担当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全面小康,民生为先。五年来,广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

  劳有所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794万人;

  住有所居,近五年累计实施住房保障共计73.43万户,共新增解决超过100万人住房困难问题;

  老有所养,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已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

  病有所医,继2012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我省又于2017年7月15日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全覆盖;

  学有所教,截至2016年底,全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8.99%,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已经实现。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广东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高标准高要求的全面小康,必须依靠高质量的发展。经济总量连续28年全国第一的广东,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指导发展,协调发展闯新路。

  最富在广东,最穷也在广东。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协调,正是全国的缩影。广东已从“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转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胜阶段。

  2013年,广东明确提出“三大抓手对口帮扶两条底线”的思路,吹响了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号角。经过几年不懈努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互动渐入佳境。2016年底,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粤东西北多点支撑、全省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格局,全省一盘棋、21个地市携手共进。

  汕尾陆河新河工业园比亚迪工厂一片繁忙。从去年10月第一辆新能源公交车下线开始,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汕尾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这里走向全球市场。

  产业共建加快推进,激发起粤东西北加快发展、迈向全面小康的强大动能。仅2016年,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便增长约15%,在粤东西北地区占比达28%。从一马当先到你追我赶,昔日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携手珠三角,成为广东经济发力的“双引擎”。

  抓发展也是抓民生。

  省委、省政府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区位条件的一大抓手。到2015年底,广东“县县通高速”任务全面完成,全省67个县全部通上了高速公路。至201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673公里,稳居全国第一,其中五年来新增里程2624公里,大部分位于粤东西北地区。

  在广东,在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路的实干中,经济的快步发展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同步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攻坚克难

  打好攻坚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如何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广东率先行动,在攻坚中担当,迈步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脱贫攻坚的进军号在这里奏响——

  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五年来,广东连续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和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在村里的蔬菜基地工作,不但能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公,每个月还能拿到差不多2000元的工资。”在湛江市开发区东山街道调文村,贫困户唐友章的妻子刘桂明笑着说。佛山市纪委驻调文村工作队队长付泽良介绍,唐友章一家属于极度贫困,如今,除了妻子在基地打工外,唐友章家每年还能从基地得到一定金额的分红。按照我省新时期精准扶贫部署,佛山市对口帮扶湛江市、云浮市的254个相对贫困村、26943户88797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广东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与省内脱贫攻坚齐头并进:一方面全面对接做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坚决完成好对口帮扶任务;另一方面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解决好广东的贫困问题,由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

  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响起,珠三角6市以一往无前的攻坚之势,贯彻中央和省脱贫攻坚部署,把“先富帮后富”的历史使命扛在肩上。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我省共有147.9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广东正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

  脱贫攻坚,党建为先。扶贫路上党旗飘扬。

  抓住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在两年间从曾经贫困的小山村摇身变成游客如织的美丽乡村。村支书潘安娜表示,该村发动党员联系群众,记录每户村民的具体情况,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让村民搭上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快车,实现脱贫致富。

  民富村美的美好篇章在这里书写——

  走进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北端的上东村,乡道整洁,青山在望。去年以来,这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级贫困村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崭新的卫生站、现代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惠州同步推动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给贫困村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今年8月,广东明确提出,以2277条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根本改善全省农村面貌。

  绿水青山的发展图景在这里展开——

  前不久,一只红尾水鸲出现在东濠涌河段,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专门来围观拍摄。从曾经的臭水沟到如今的小桥流水,东濠涌的靓丽转变与河长制推动河湖管理规范化、河涌维护息息相关。

  随着《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实施,重污染流域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铺开。在大气质量达标后,广东重点治理部分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步伐不断提速。

  对照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抓重点补短板,打好攻坚战,广东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只争朝夕。

  新起点上

  奋勇争先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旌旗猎猎催征程。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

  “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我们总的奋斗目标。”5月底,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广东已经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必须以更高的目标动员和引领全省干部群众,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争先。

  走在前列,才能登高望远;更高起点,方有更大作为。

  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广东牢记嘱托立潮头,砥砺再奋进。

  ——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广东制定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人均GDP从2012年的5.42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7.28万元,年均增长7%。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国家与地区收入水平划分标准,广东已达到中等偏上、接近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健康广东建设,加强疾病防控,突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县级综合性医院,通过医联体等方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2017年起,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7500万元在15个地市开展医联体建设。截至9月30日,深圳、珠海、汕头等11个地市出台医联体实施方案,全省16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广东将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扩大社保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东将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2018年全省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98%以上。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广东坚持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压实工作责任,深化对口帮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经过帮扶工作队的论证审核,湛江市坡头区南三岛南三镇巴东村贫困户李杨轩家里陆续添置了摩托车、黄牛、捕虾网、斗车等生产资料,李杨轩现在每个月捕虾能赚1500元,加上种菜能满足生活所需。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帮扶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有48.7万个,带动贫困户17.4万户、64.2万人。

  目前,广东已到了新时期精准扶贫“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关键阶段,全社会正朝着2020年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脚踏实地地迈进。

  砥砺奋进、快马加鞭,南粤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典型样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广州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返城的游客等着北源之家民宿老板黄女士打包好冬蜜、茶。走进莲麻村口,一幅秀丽的乡村影像映入眼帘,宛如进入世外桃源。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莲麻小镇接待游客逾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多万元。

  这里是广州的最北端,因为莲麻树而得名。从2011年开始,莲麻村被纳入广州市农村扶贫工作范围。贫困现象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村集体、村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始终未解决,扶贫成果的巩固面临较大的压力。

  2016年初,广州提出建设30个特色小镇,其中从化区要建设10个。2016年国庆,莲麻小镇作为广州首个特色小镇率先对外迎客。以绿色旅游为特色的莲麻小镇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村民尝到了甜头。

  2016年初,潘细妹回老家发现村容村貌正在悄然改变:土路铺上沥青,乡道拓宽到7米,村里有了固定的垃圾存放点,蜿蜒的千年古驿道整饬一新。在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的劝说下,潘细妹决定回乡创业。2016年,潘细妹的民宿收入20多万元,家里还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国庆黄金周期间,民宿客房更是爆满。潘细妹说,回乡创业的决定是对了。

  过去,越是山高路远的边远山区,越是贫困的高发地区。现在,伴随着特色小镇的精准扶贫蓝图铺开,莲麻村的生态资源、红色资源、历史资源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目前,莲麻小镇已开设特色民宿、酒馆酒铺、头酒作坊、手炒茶铺以及豆腐坊等特色店铺达83家,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现在,村民们都自觉行动起来保护好身边的环境,大家都知道,我们守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莲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强表示,2016年,莲麻村集体收入达到51.25万元,比增80.85%,农民人均收入20610元,比增49.4%,今年预计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3万元。

  南方网特派全媒体记者 郑佳欣 黄颖川 吴哲 辛均庆 后方联动 朱伟良 叶石界 胡新科

  统筹 戎明昌 陈枫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